茶壇憶舊(十)

來源: 2022-09-01 08:37:34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所有的曆史都是當代史,所有茶館的話題都是炒冷飯。

翻翻記錄,今天茶館聊的,十多年前似曾相識。那時除了瞎扯淡,不少網友用親身經曆對曆史作了詮釋,值得重溫。

簡丹兒曾經在新疆生活過,她寫過一個維吾爾男孩的故事,提出一個非常值得思考的問題:什麽樣的深仇大恨,讓那些維吾爾族青年殘暴地向無辜平民舉起了凶刀? 凡事皆有因果,大漢民族是不是該有自己的反思?

×××××××××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論壇 » 品茶小軒 » 阿魯木江後來的故事

來源:  於 2011-12-01 15:48:14

< 一個維吾爾男孩---阿魯木江>,寫於去年夏末. 去年七月五日,在烏魯木齊發生了一場血腥的暴力事件. 一時間,網絡上的報道評論絡繹不絕.在新疆長大的我,對這場血腥尤為震驚和難過. 我想是什麽樣的深仇大恨,讓那些維吾爾族青年殘暴地向無辜平民舉起了凶刀?

我又想凡事皆有因果,大漢民族是不是該有自己的反思?

真的,人性中的善和惡,其實並不分大小和種族。

記憶中的阿魯木江一點一點清晰地浮現在我腦海裏.他是給我印象最深的維吾爾族人,或者說,是從他那兒我認識了樸實善良,熱烈豪爽的維吾爾族人.我甚至有種莫名的心痛:那些凶犯中會不會有阿魯木江的兒子———他也該有兒子了吧?

我的回想和擔憂揮之不去.就寫下了這篇<一個維吾爾男孩-----阿魯木江>,以'簡丹'之名發文在萬維上.

這是我第一次在網絡上發文.心理上還沒有做好麵對跟貼熱烈評議的準備.忽然而來的眾目睽睽的關注和自己患得患失的情緒,都讓我覺得很不適.幾天後,我關閉了自己的博客.

我以為<阿魯木江>也就象大海中的一朵小小的浪花,從此就隱沒在網絡的浩瀚之中.

不曾想____

數天前,在城裏我收到一個留言:你叫簡丹兒,為什麽不是簡丹?

回:曾是'簡丹'.

問:為什麽改了?

回:'簡丹'注冊不了,順手加了'兒'.

我覺得挺無聊,決意不再回複.

不想,又來了:您是不是在萬維上貼過文章?

想想,還是回了:<一個維吾爾男孩____阿魯木江>

接下來的,讓我大吃一驚;阿姨,我一直在找您.我叫阿吾東,是阿魯木江的兒子......

是世界本身就很小?還是諸事上蒼已有安排?

我真的好高興三十多年後和阿魯木江的兒子能在網上相遇.

更高興這個曾被人譏笑為隻會生火的阿魯木江養了個這麽棒的兒子-----中央民族大學畢業後,留學英國學習金融.

興奮又忐忑不安地等來了電話另端阿吾東的聲音.這聲音年輕而有朝氣,流暢的漢語中加帶著新疆味兒.

他告訴我,一年前的夏天,剛到英國的他日日在網上掛著,等候著關於新疆的每一條消息.在聯係新疆的國際長途及網絡都被屏蔽的日子,他天天如同煎熬.在萬維讀到我的文章時,就認定這寫的是他爸.他像得到了一個寶貝,趕緊打印下來讓爸爸少年時代的身影伴他度過擔憂和孤獨的時光.

阿吾東遺憾地說,可阿姨的博客馬上又關閉了,'簡丹'再也沒有在萬維上出現了,想和阿姨說說話都無處可說.

國際長途開通後,馬上打電話回家,在電話中逐字逐句把文章念給爸,爸不停地說是的,是的.最後還哭了.說這麽多年,有人還記得他小時候的事情,還那麽體會他當時的心情,還把他說的這麽好,還把他寫到全世界的人都能看到的計算機上.

阿吾東調皮地說,最後一條是我解釋給我爸的. 我爸讓我把您的文章給他寄一份回去.他讓我一定要找到您,替他親口對您說句謝謝. 我爸說他記得您們的學校,學校門前有三棵蘋果樹,您們教室的窗戶就麵對著我們村子. 我爸說,還是城裏的漢人過的好啊,烏亮亮的煤塊隨便燒,那東西比牛糞柴禾經燒多了.生了一個冬天的火,每天就想,哪天我家也能用煤生火就好了.所以受了什麽委屈,都要自己堅持下來,學好漢語.

我爸說他挺後悔離開了學校.其實老師同學對他還是好的. 於老師看他的棉帽燒壞了.還給了他一頂半新的棉軍帽.那棉軍帽他戴了很多年. 我爸還說您給他包過書皮呢.-----包書皮?是的.當年做為建築師的父親有時會帶回一些廢棄的設計圖紙,那種舊圖紙厚實又寬大用來包書很合適.

我爸說,他看你常幫同學包書皮,包的很漂亮,心裏很羨慕.一天,你正在包,他站在旁邊看,你抬頭問他,阿魯木江,你要包嗎?他說,您看他的眼睛柔和的像家裏的綿羊羔子........

該輪到我要哭了.

事實上是我的同族給了他太多太多的傷害,而他卻記得我們對他的僅僅的一點點的好.

阿吾東還告訴我,多年前,他們家就搬去了伊犁,他還有一個妹妹和弟弟. 妹妹師專畢業後在一個民族小學做老師.弟弟參了軍,駐守邊防哨所快一年了. 爸爸很喜歡伊犁,那是個維吾爾族人集聚地,蜿蜒的伊犁河畔鮮花盛開,瓜果飄香.那兒也不常有"木卡姆",但"麥西來甫"常常有.

阿吾東很鄭重地說,阿姨,您是聽懂了我們維吾爾"木卡姆"的人.

放下阿吾東的電話真是感慨萬千. 一個維吾爾男孩的成長史,我隻看到短短的一段. 其身後的這個民族的曆史又有多少或哀傷愁苦或歡快熱烈或細膩纏綿的故事呢?

世界越來越小,而爭紛愈來愈烈.其實想要各民族和睦相處,隻需要彼此懂得. 隻是,這個懂得,有時簡單地如同歲月重複著春華秋實;而更多時,則艱難無解的象期待時光倒流.......

注: 麥西來甫,一種常見的維吾爾族人載歌載舞的小型聚會 .

寫於2010年10月

 

【附】

 一個維吾爾男孩---阿魯木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