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個不同的故事,滬鬆戰役時,日本偷襲金山衛。我同事的父親一家就是金山衛人,全家除他在外求學幸免於難,其餘盡數被屠。
他們可都是老實巴交的老百姓啊。從此她父親棄筆從戎,參加國軍,吃公家飯,說公家話,後參加了緬甸遠征軍,履曆戰功。抗戰後又解甲歸田,當起教書先生。建國後,從上海來到沈陽支援東北建設,仍然當中學老師,吃公家飯,說公家話。文革中被批鬥,後有下放。粉碎四人幫後又回到學校教書。這一輩子都是說公家話,當公家人。
抗日是他來說那不是公家的事,天下興亡,匹夫有對他來說也不是口號。我不知道姚順能理解這樣的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