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暗心理”的陰暗角度——地下室的故事

來源: 2021-03-07 22:08:32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地下室,有兩種,有窗的與無窗的。

文革中有一段時間(大約三四年),我與爸爸和奶奶在一間有窗的地下室裏居住生活。

地下室的窗戶,最低點齊著地麵,長方形,大約是“高二寬一”的比例,最高點正好在行人視線的下視點上。因為是直麵“通道”,那個玻璃窗戶自然屬“不安全”類,所以外麵有幾棵豎著的鐵條(應該是三棵)。又因為是在行人的下視視線上,所以窗戶裏麵的“自主”部分總掛著個白色的簾子。房間裏不全黑,但比較暗。兩(三?)個窗戶,朝東。

是一個大約五六層高大樓的地下室。朝東那個“通道”不寬,大約不到五米(記憶)。通道的另一側是一個差不多高的大樓。所以,盡管每天都有“太陽升”(不是天天“東方紅”,有時候陰天),但在家裏呆著,終日不見陽光。當時本老漢是前“花季”和初“花季“的孩子,不懂什麽”心理“不”心理“的。但是,後來一直酷愛陽光,不知是否與此有關。

這個住處,暗與“低”也讓其很潮濕。衣服被褥很容易有股“潮味”,有時候奶奶會把被褥拿到通道盡頭兩幢大樓之外的那個院子裏晾曬。院子裏有“永久式”的“鐵絲”索,不知最早誰拴上的,反正是眾人用來晾曬洗過衣服的“公共場所”。文革時,被褥屬“貴重物品”,晾曬的時候,奶奶會派我照看著。不是連續性的照看,不時的過去看一眼。不曾丟過。

因為這種居住環境,期間,很少有同學來家裏“玩”。有事兒,同學會在門口叫我,然後迎出去,該去哪兒去哪兒。

這個地下室,原設計不是住人的“居室”,應該是某種“儲藏室”。文革中住房奇缺,屬於太祖“勒緊褲腰帶幹革命”那個被腰帶勒進去的肚皮部分。我家後來搬出,還是有人家搬進來。不知道是那樣的人家。可以想象,被太祖發派去“廣闊天地”後而“返城”的人們,如果住進這個地下室不會比我感覺更不陰暗,但畢竟頭頂上有個擋風遮雨處。

因為地下,潮濕少光之外,密閉性較好。想一想,物盡其用,可以是當時怕風怕光的林大帥的好居處。太祖來住就不合適了,屋頂很低,太祖那樣“偉大”,頭頂的移動空間受限。

少光而潮濕,陰暗會不會帶來“陰暗心理”?這個也許該找個心理理療師問一問。不過,當時不讓同學來家裏“玩”就有“被陰暗到”的意思。後來的看海,也可能跟那個經曆有關。站在太平洋東岸,向西望,如果能給目光加個曲折性與穿透力,可以看到當年那個地下室掛了白色簾子的窗戶。穿越的說,^_^。

朋友們新的一周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