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道德,虛假的道德和青春的憤怒

來源: 2021-02-21 17:24:38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一個人思考越深刻憤怒就越少。

思考不是想事,有時事想的太多了,反而就憤怒和淩亂了。

道德是什麽呢?

道德是一種暴力;

是一種強製性的約束。

它可以通過國家的硬暴力,更多的是通過世俗的非議和幹預產生的軟暴力。

道德關注的重點實際上是不道德。

所以道德人士,尤其是道德極端人士,尋找和揮舞的總是人們的不道德。

道德在維護的是社會的秩序

本質上是社會的交配繁殖的廣泛性。

也就是道德維護的是社會中更多人的交配權利,以有利於基因傳播的最大化。

因為,我認為自私基因相對忽略的是,生命不是單純的基因傳播最大化的工具,而是種的基因傳播最大化的工具。

所以,道德保護的不是天才也不是強權,而是社會種群基因傳播的最大化。

所以,道德一定是大眾的而非小眾的,一定是世俗的,因此,世俗非議是維護道德的最重要的力量。

然而,道德也約束世俗。

並沒有什麽是絕對道德,也沒有什麽是絕對不道德的。

相對來說,殺人,吃人都曾經是道德的,但現在變成不道德了。女人和男人平等曾經是不道德的,現在變成道德的了。

而婚外情一直是不道德的,但如今在文明社會已經可以被社會理解和容忍。忠誠一直是道德的。這說明反映出道德最核心的仍然是性和人類社會關係的穩定。

因此,不道德往往也是一直社會進步的力量。馬克思說過,道德最初總是以不道德的形式出現的。

所以,庸人衛道,但不會發展出道德。

庸人談論到最後總是在談論道德。

當庸人持續談論道德時,總是會趨向於憤怒和刻毒。

所以,最終世俗庸人總是會成為道德打手。

以正義之名的道德衝動應該有所克製。

因為,習慣於打著正義的旗號,要求崇高的道德,一方麵會使自己容忍、忽視自己的麵心理陰暗和病態,

而對他人過於苛刻的道德要求,會產生極端化的刻毒和仇恨。

道德強人總是顯得勇猛而且更趨向於刻毒與憤怒,

並且,必定虛假。

因為,沒有聖男,聖女,人都是生物的人,欲望的人,競爭中求生存和勝出的人。

一個人道德談論的越多,思想反越少。因為,道德是一種教條。

道德既不可缺失,也不可極端化。

極權社會總是趨向於道德極端化。對人提出絕對崇高的道德要求。在這樣的社會中,每個人就都有罪,因此也成為了強權統治和懲罰的理由。

而現代的文明社會總是趨向於寬容寬鬆的道德標準。

寬鬆的道德才有可能發展出更好的道德。

所以還是少一點青春的憤怒,別老以正義的名義了。

多說說人生的複雜性、相對性、悖論性和悲劇性。而這些都需要思考,而非憤怒。

求求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