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一燈兄,咱倆群毆一下驢兄
驢兄沒有摘清楚私欲與道德的關係,也沒有摘清名與實的關係。兩者交叉,四種關係驢兄隻看到一個,就是以道德之名行私欲之實。
一百分滿,驢兄25分。
但這25分不夠再討論別的問題了。
比如,孟子說大家立規矩守規矩70可以吃肉。這是防止生產力提高還是在生產力不高的情況下讓大家盡可能過好?
俺看是後者。
孔子對百姓的態度先富之再教之。跟生產力有什麽關係?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來之再安之。跟生產力有什麽關係?
孔孟確實對技術無感,儒家後來則反對奇技淫巧。但這是中國傳統思想中的普遍現象,除了墨家,都這樣。跟當不當政沒有關係。
這就是從經濟角度來看道德產生的問題-----這個角度的前提是:一切都是圍繞利益來進行的。這也是驢兄的著名論斷:道德是且僅是保障私利的工具。
如果這是唯一的角度,那麽驢兄是對的:根本就不存在純粹的道德,也不存在絕對的道德標準。
如果這不是唯一的角度呢?
有沒有可能經濟不是唯一角度呢?
在學識的宮殿裏,驢兄可能有點兒迷路了。不用想孟子四端,隻需要想想當代心理學的一些實驗,看看兒童天然的同情心,就會明白,除了自利(除了自利,不是沒有自利,重複三遍),人天然具有同情心理。
跳躍一下,儒家作為純粹的哲學(如果可以這樣說的話),就是關於如果保持或者增長這種心識的學問。
驢兄如何把儒家的一些想法解釋為要扼殺生產力,俺就可以同樣把這些想法解釋為長養人的愛心。不是為了爭勝負,而是想說明,經濟與私欲(可以是一個角度)並不是唯一角度。
至於心識的角度在現實中如何實施,影響如何,那是另一個問題。儒家思想被利用是不可否認的。
但這依然不能作為一個否定儒家思想的理由,原因就是,不存在沒有被私欲浸染的思想,要麽直接就是私欲的體現,要麽就被私欲利用。
否定儒家,有一個比儒家思想更高明、更純淨的思想嗎?沒有。
這也是驢兄高明的地方:不談任何替代,全部否掉。
但這又回到了前麵的問題,到底有沒有這樣一個領域,值得我們從心識的角度來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