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畫入詩,她畫出的“詩經楚辭" 美炸了 ZT

本文內容已被 [ 雪晶 ] 在 2018-11-29 06:17:26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https://mp.weixin.qq.com/s/2O-8fcKS2l_zIAelo6Ev_A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中國風

 

提起中國風,你會想到什麽呢?

是九曲三彎的雅韻旗袍

最耀眼的的名片-瓷器

雨後江南那錯落有致的飛簷青瓦

煙波浩渺、詩情畫意山水畫

還是流傳百千年,依然璀璨的的詩詞歌賦...

 

文明的大河奔流五千年,

承載中華文化的元素有太多。

關於中國風,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解;

有人用說的、唱的、寫的、手作的...

各顯神通給出自己心中的答案。

今天這位愛畫畫的插畫師-婉子,

選擇以詩入畫,畫出觸動人內心的中國風

靜女其姝,俟我於城隅

▲綠兮衣兮,綠衣黃裳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

▲式微式微,胡不歸

 

 我們的血液裏流淌著“詩經”

  

隨著詩詞文化類節目的熱播,

不少人也是重新燃起了對古詩詞熱愛的心。

也許豐富學識,涵養氣質;

也許是興趣與追求,對抗生活的單調與乏味。 

 

古詩詞是中國文化的精髓,

而《詩經》便是這段璀璨文化的開端,

每年春天,采詩之官搖著木鐸,

沿著鄉間的田陌,深入民間

采集民歌,最後匯集成了詩。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

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我心匪石,不可轉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

▲有美一人,清揚婉兮

 

孔子言,“不學詩,無以言”,

梁啟超說,“其真金美玉,字字可信”。

直到現在,《詩經》仍是最受喜歡的文學形式,

它產於民間,而且從未中斷,

曆代詩人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過它的滋養哺育。

 

始終備受推崇的《詩經》

並沒有想當然般的晦澀與深奧,

它以常人熟悉的草木花鳥蟲魚獸、

珍貴的情感、農耕生活等現實題材入詩,

充滿了濃鬱的生活氣息。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

 

 

詩的又一座豐碑-“楚辭”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如果說《詩經》植根於鄉土,是生活化的,

《楚辭》便是自我的,

它開創了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詩篇。

 

它與《詩經》並峙,是另一座詩的豐碑。

但它們相同的意境韻律之美,

都深入人的腦海心底,

給人以無限美的聯想。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與秋其代序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舉世皆濁,我獨清

舉世皆醉,我獨醒

▲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中國獨有的時間觀-“二十四節氣”

“春則覺醒而歡悅,

夏則在小憩中聆聽蟬的歡鳴

感受時光的有形流逝,

秋則悲悼落葉,冬則雪中尋詩”。

 

天地運行間,華夏先民

從日出日落和時序更迭的自然中,

漸漸得出季節的感知與美的領悟。

同時,在這漫長的時間裏演變而為了一種

“順其自然”的生活方式-二十四節氣。

 

早在先秦時期,二十四節氣體係開始訂立,

漢代時已完全確立,

我們今天所遵循的時令、氣候和物候,

跟兩千年前在黃河平原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先民並無二致。

 

它是中國獨有的、詩意的時間觀,

二十四節氣、七十二候,

不僅是指導農耕、預知冷暖雪雨的指南針;

更讓中國人懂得生活,

一年365天,順著美妙的四季輪轉,

在平淡安穩的日子裏,

找到對生活、對美好事物恰到好處的感知力。

 

“投我以桃,報之以李”,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知我者謂我心憂有,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在詞窮時,我們總能脫口而出,

詩詞似乎就流淌在我們血液中。

 

且遠遠不止於詩詞,

節氣、手藝、戲曲、建築、音樂、繪畫等等,

這些承載著傳統文化的美好事物

已成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幾千年的文明早已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記。

如此,許多人對中國風的審美與喜愛

也就成為了自然而然的存在。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