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味兒】“炸醬麵” 和傳統小點
先生出生在北京。雖然後來“因故”(也是一個很荒唐的故事)隨著他父母去了鄉鎮小城,但童年的一份“京味兒”“炸醬麵”,卻始終讓他思念不盡。無論我們家廚房的川味如何優勝飄香;無論我們所在的城市西餐如何強大美極,那分簡約的“炸醬麵”,卻是深種他心,任憑我們走到天涯海角,從來都不能忘卻。
每次在北京停留,必定要去尋找記憶中的那碗“炸醬麵”。大概很多次,都會評論,“不是童年那個味”。
去年秋天先回國,又特別囑咐了:“打聽一下北京的‘炸醬麵’”。
親戚是老北京。給了個新地方,叫“北平樓”。當時眉飛色舞地說,“那裏的京味兒很濃的,去試試你們的‘炸醬麵’吧”。
那天在北京,先生辦完了事。我們一起去奔“北平樓”的“炸醬麵”,隻是忘記了帶上親戚寫的地址,隻好搭了一輛出租。誰知開車司機卻並不知道“北平樓”在哪裏。冒昧用手機谘詢了親戚在北京的同學。這也是一個豪放的老北京,京城胡同的事,搞得清清楚楚。聽到她大聲有範兒的指導出租車司機:“‘北平樓’在牡丹園。過了橋,朝北走。開慢點兒,看見有個不大的店,門口有個老頭兒,手中提了一個鳥籠子,那兒就是‘北平樓’”。
如她描述,找到了“北平樓”。不大的店門口,很吸眼球地立著一個穿藍袍的塑像老頭。不免讓人想起舊時京城老爺子,閑散地溜達逛胡同。到達時是下午四點,還沒有開始營業。傳說中的鳥籠子,是掛在屋簷下,也還未放在老爺子手中提起。店堂裏麵很寬敞,擺放的都是四方木桌,布置得很有些家常民間味。牆上還貼有不少字畫,泛揚出陶陶的文絲雅韻。五點鍾鋪子開張,很快就見到客人絡繹不絕到來,都像是普通平民,人氣興旺。
菜單上幾乎清一色老北京特色,價位很平實。點了一桌的“京味兒”傳統小吃,花費也就¥百元略多。
“北平樓”餐館前的京城老爺子
臥虎藏龍的京城,不道是誰的“真跡”呐
菜譜裏選擇很多,都是傳統京味兒小吃,大都不貴
肉凍,豆汁,和驢打滾
很地道的老北京麵茶
老北京麻豆腐和清炒萵筍絲,川人大約欣賞不來這種“麻豆腐”
豬肉水餃和連著“思念”的“炸醬麵”
拔絲紅薯好功夫
“北平樓”的晚餐,很愛的是最後一道“拔絲紅薯”,可口甜蜜,絲絲酥脆。至於“炸醬麵”呢,實在是為它而去,可算是目前在京城裏嚐到過的“上佳”。不過,先生說,還不是他童年的味兒。看來,下次要繼續尋覓,那碗夢中的京味兒了,甚是不了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