迂而野的確是子路的要害。中國文化講求生命本身的審美,這不單體現在莊子那一派上
迂而野的確是子路的要害。中國文化講求生命本身的審美,這不單體現在莊子那一派上,孔子身上也有明顯的跡象,比如路遇陽貨自認孫子。這樣的境界可能不是學來的,與天生秉性關係很大。人在極端時刻往往是自己最元初的本底主宰自己的決策,子路之終可能就是這樣。但是人生並非有那麽多的極端時刻,普通情況下,三思而後行就比較容易,而且獲益良多。想必子路受益於孔子教誨也多體現在普通的生活場景之中。
還有,仁兄對孔子家語怎麽看?是偽書,還是真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