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因該分析的是為何這種‘作品’曾在那片土地上風靡一時,隻看到郭沫若是不夠的,單打郭沫若,那東方紅和大海航行靠舵手的作者又是地幾大‘最不要臉’?直到改革開放之後,《黨啊,親愛的媽媽》難道不比郭的詩歌更‘惡心’?不分析這些現象的本質而是對著某一個人貼標簽進行鬥爭,本質上還是文革思維,這種思潮還會促使下一個文革到來。
如果對事不對人的話,
所有跟帖:
• 為何這種‘作品’曾在那片土地上風靡一時?因為無人能批判這樣的“作品”啊,安全啊,哈哈 -lilywxc- ♀ (0 bytes) () 03/08/2013 postreply 12:2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