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軍戰鬥力差,至少還搞過十五次會戰呢:)
我沒帶什麽來。你要張靈甫吸取餘的教訓,餘是為了戰略大目地,不顧友軍支援是否到位,堅守陣地,最後全軍覆滅(一百個人突圍,幾百傷兵活著)。戰前軍委會有明確指導方針,就是死守常德,吸引日十一軍加以全殲。因此,他還有什麽選擇?隻有棄城逃跑,那是有使命感的軍人的作為嗎?你想說的是,國民黨軍自顧自,所以就該為自己的小利益,保全自己,不顧大局。是吧?:))而餘 沒有自顧,被打光了,就是教訓,我理解錯了嗎?
要批評,要指責的是當時的大環境,而不是應該接受“教訓”的餘程萬。張靈甫的失誤在於,他不是在和總部,友軍溝通後,作為戰略計劃一部而孤守孟良崮,吸引共軍,讓友軍包圍消滅的。而是在不得已的情況下,孤守待援;而且是在無後路的孤山上。他和餘根本就不是相同的處境。
最後日十一軍也基本失去了戰鬥力,不光撤出常德,連戰役前階段的擴展也放棄了。所以說常德會戰中方沒輸。這就是常德堅守的意義,比孟良崮大了百倍!你卻在諷刺張靈甫要從餘身上學教訓,這是觀點明確啊!所以我說你傾向性太強。
什麽時候,中國人都認識到民族矛盾高於階級矛盾時,我們就能打過日本了。
謝謝討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