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啦,文科生太多,您膜拜不過來滴。
認真回幾句: 沒有貶低儒學的意思,對於中國曾經的輝煌它居功至偉,但是,儒學也有非常大的局限性,它也是中國落後的最大原因,“五四”打倒孔家廟沒錯,魯迅的“狂人日記”描寫的儒家社會,更是沒錯。儒學製定的次序確實會讓社會穩定,但同時也禁固了人們的思維,我知道現在研究(或者說是宣傳)儒學的人,都說四書五經是沒錯的,錯的是後人的解讀,但是,看一個東西應該看它的整體,儒學之所以發展成百年前的樣子,本生就很能說明問題,僅僅從中挑出自己喜歡的、合符時代的、可以自圓其說的部分,這不是嚴謹的治學態度。 當然,如果現在的儒學者能夠從四書五經中尋找到與時代發展方向一致的東西,甚至讓它重新發光發亮,來一次東方的文藝複新,對此我也是樂見其成的。但是,我很懷疑其可行性,因為儒學核心之一的“次序”,尊卑貴賤,一個人一出生就被賦予某種身份不得愈越,這本生就是跟時代格格不如的東西,而憑借“禮義廉恥”的道德來約束上層進而約束整個社會,這更是一個笑話。所以,要複新儒學,不打破它的核心無從談起。 最後,我一點也不懷疑你會從“四書五經”中發現很多充滿哲理的精彩警句論述,經書之所以成為經書,肯定有它讓人仰望的地方,所以我覺得如果把儒學作為一個說學流派,是非常合適的,但把它當作整個國家的統治工具和整個社會的行為規範,就走火入魔了。 對不住,下午逃工時間太多,一不留神寫多了,可能都是你不喜歡的論調,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