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兩位網友

來源: 2012-09-12 09:38:29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小艾媽說,香港的抗爭不過是為25年後提前預備口糧。

  咱暫且同意這個說法,咱更支持任何社會的民眾對政府的決策保持高度的警覺,支持香港同胞對國教課程的質疑和挑戰,但是咱堅決反對香港同胞所采取的方式和方法。 

為啥? 

  • 25年後,誰影響誰還說不定呢!香港隻有繼續在理性的軌道上朝民主自由發展,25年後變的不是香港,而是大陸。我敢打賭!
  • 香港目前離真正的民主隻一步之遙, 就差一人一票。國教不過是一個小插曲,完全可以用平和理性的方式解決,政府沒有強製學校使用指定教科書,為啥那麽多人連30多頁的《手冊》沒有看過就“反洗腦”?為啥政府妥協了還要罷課 有什麽理由把國民教育(或公民教育)和專製洗腦畫上等號?在一個準民主的社會,用23年前大陸天安門廣場的那套做法來罷課絕食抗議,是進步還是倒退?
  •  非理性的對抗本來就和民主原則背道相馳,中國曆史也證明,官民的非理性對抗不可能產生積極的後果。23年了,當年的天安門給今天爭取到啥口糧?怕是原本的一點點窩窩頭都成了西北風!

     

    ·此次國教事件,香港同胞可以采取的辦法很多,任何一種辦法都比絕食罷課好,比如:教師家長成立聯合協會,與政府協商,修改國教課程,修改其課程內容,甚至要求改國民教育為公民教育;聯合高校與相關社科團體,自行編撰另一套國教教材,供學校選用,我相信特區當局沒有也不會強製規定學校使用一種教材;教師在課堂上可以陰奉陽為,借國教課堂將“民主集中製”等“中國模式”的實質傳達給學生,轉“洗腦”為傳播民主;再不成,就非暴力不合作(非暴力不僅僅指行為的暴力,也是語言的暴力和視覺的暴力,比如侮辱人格的漫畫),拒不授課……等等,這些民主社會的基本“公民行動”似乎是香港同胞更應該具備的。

     

     

  • 任何一個大規模的群眾運動都會被政客利用而走向反麵,民眾的情緒也會受到政客的誘導。已有跡象表明,此次香港的運動已經被政客利用,反國教有可能成為政客之間的勾心鬥角,為自己撈取政治砝碼的手段(如各大報紙頭版‘穩定’的大廣告),到頭來民眾教師和學生可能成為犧牲品,重蹈64覆轍。
  •  直覺感到,香港此次事件的本質並不在國教,而是香港人對於香港社會今後的走向缺乏信心,這不單單是教育方麵,更是住房,就業,經濟發展等等方方麵麵的擔憂,國教不過是一個導火線和發泄口。如果這次事件不能得到理性平和的解決,將對香港社會的發展產生極為不利的影響。

  • 搞政治不能憑一時的感性衝動,我們需要更多的理性、智慧和策略,六四的教訓也要吸取,是吧?

     

      solo1說,很多人要取消美國的department of education,特別是在布什和肯尼迪聯合幹壞事之後。那個No child left behind就是用錢來強製某些要求。如果你不要這些聯邦政府的經費,就和教育部沒有什麽關係。

    且不說“很多美國人”究竟有多少,也不說他們是專業教育工作者還是普通民眾,單單說取消教育部之後誰來給學校撥款?誰來製定教學大綱?誰來監控教學質量?哪一個文明國家沒有監管教育的政府機構?

    說到撥款,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政府給了錢,它就要影響你,教育規律就是如此。藝術家可以不為兩鬥米折腰,可以走市場化掙更大的錢,教育不能市場化,難道讓老師們都不要聯邦政府的經費而去辦私塾?

    那個NCLB ACT就是政府控製教育的手段,是布什的政治策略,根本是違背教育規律的。就我接觸的美國同行看,沒有一個人喜歡那個法案。但是美國人罷課了嗎?絕食了嗎?

    民主社會的民眾和政府往往在玩貓和老鼠的遊戲,民主本身也是遊戲,有一整套遊戲規則,遊戲方法也絕不隻是罷工罷課絕食,公民的義務、權利、責任和行動方式本身就是國民(公民)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這一點,香港民眾還有很多需要學習,他們學好了,可以傳授給大陸民眾。可是如果香港人要反過來學習23年前大陸的王丹和柴琳,那隻能把香港往死路上退。

    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