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善良 所以記憶
其實,除了阿魯木江,我還記著一個少年----約蘇亞,巴西電影<中央車站>裏的那個男孩子.
<中央車站>是我非常喜歡的一部電影.第一次看它是在十年前.
廣袤的南美大地,嘈雜的都市,凋敝的鄉村,滄桑的女人,純真的少年,溫柔的光線,沉默的表情.....它仿佛是一場雲影依稀的舊夢.
執著尋找父親的約蘇亞固守著一個美麗的夢想:父親是一個高大魁梧的男子漢,找到他便意味著找到了幸福.而朵拉卻被生活的磨難挫出厚厚的老繭.她的世界無所謂夢想,即使有希望,那接踵而來的必定是難以承擔的絕望.
兩個人伴在一起尋覓著,如同生命的兩極,純真與蒼老,善良和邪惡,同情和尖刻,信任和懷疑,忘卻和懷念,被一條看似無盡的道路引向未知的終點......
在前不久,看這部電影第三遍之後,知道了這部電影後麵的一個故事-----
年輕的電影導演華特·塞勒斯正忙於從巴西各地挑選一位男主角.
這天,他從外地回來,在城市的車站,一個男孩過來要為他擦皮鞋.他拒絕了.於是,這個孩子問他能不能借點錢,去買個麵包,等自己擦鞋掙了錢,一定會還給他.
這時他發現,眼前的這個瘦弱的孩子,有雙清澈的大眼,和自己想象中的電影男主角約蘇亞挺吻合.於是他給了孩子買麵包的錢,並且告訴男孩,明天可以去他的工作室找他,不但有飯吃,還可以掙錢.
這時他發現,眼前的這個瘦弱的孩子,有雙清澈的大眼,和自己想象中的電影男主角約蘇亞挺吻合.於是他給了孩子買麵包的錢,並且告訴男孩,明天可以去他的工作室找他,不但有飯吃,還可以掙錢.
第二天,當他來到工作室的時候,被眼前的情景驚住了.昨天擦鞋的男孩不但自己來了,而且還帶來了幾乎車站所有擦鞋的孩子.
導演在這些孩子中間,發現有幾個比昨天要給他擦鞋的孩子更機靈,更上鏡的.但是最後,他還是決定讓這個孩子來試試,因為他覺得他是個善良的人,而電影中的孩子,正是一個善良的人。
後來,隨著這部電影的巨大成功,這個在車站擦皮鞋的男孩,成為巴西家喻戶曉的明星文尼西斯.
導演獨具慧眼,孩子無需演技.打動人心的隻因本色----生性善良。
也因善良,阿魯木江走進了許多朋友的心裏。
不停地,有朋友來問,"你後來和阿魯木江有聯係嗎?"
“沒有."我如實回答。
"你為什麽不和他聯係呢?"
是啊,我為什麽不和他聯係呢?好些天,總在想這個問題。
那山嵐白露,那嫋嫋炊煙,那青青野草的味道,還有璀璨的星空和嘹亢又低迷的歌聲,連同那個少年都成了記憶!
許多時候,記憶封塵並不是因為傷感,而是因為不忍.不忍去觸碰它.就想它一直是原來的模樣,就想它定格在原來的地方,就想它透著一去不複返的珍貴和歲月洗塵後淡淡的柔光.
那是一個善良的少年,也是一個不會老去的記憶,一如約蘇亞那清澄的眼神,深藏我心。
少年
你還是善良如初嗎?
在我已經滄桑的時候
少年
你仍然純樸依舊嗎?
在我漂泊很久之後
少年
你還相信美好嗎?
當我傍徨在世間喧囂的十字路口
少年
時光可以老去
但你不可以
留在那芳草萋萋的歲月之岸吧
穿一身白衣
清朗 單純 舒展地微笑
我累了就回頭
一定看見
陽光傾灑在你四周 靜靜如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