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上來,再回大度兄,漢南兄:感性與理性

來源: 2011-02-10 08:50:05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大度兄,漢南兄,沒時間係統寫東西,就者二位提到的說說我的看法。

二位說的都是事實,今天的中國就是《金瓶梅》和《官場現形記》裏的中國,可又何嚐不是《紅樓夢》裏的中國?!如果說以直露地表現社會的腐爛為標準,那《官場現形記》豈不更偉大?

藝術的東西是一滴水見太陽,不在乎寫一人一事還是一城一鎮一國。其實寫得越小,見得越大,藝術難度越高。

說到感性的反抗,我也持相反的看法。恰恰《紅樓夢》是理性的反抗。《紅樓夢》有兩點在理論上深化了主題:

1。在兩性關係上,確立“意淫”說,以反抗“皮膚濫淫”。這一點我在
解讀意淫 一文中已詳述。

2。在社會行為上,寶玉的形象是按照明代哲學家李贄批偽道學的《童心說》塑造的。寶玉在現實中找不到,所以才是藝術形象。以具體的人物形象及其理念對抗虛偽的社會。

反觀《金瓶梅》和《官場現形記》就象是提著錄音機攝相機錄製的實況報道,沒有理論升華。就這一點而言,二位所言極是,他直麵陰暗,現實批判意義毫不遜色。但從藝術角度講,這兩部在人物塑造方麵沒下工夫。裏麵的事件在現實中俯拾即是,但人物個性卻不夠鮮明,特別是《官場現形記》,說讀後即忘也不過。中學時記憶力很好的我也不記得任何《官場現形記》中的人物。讓人記住了,才會常議論,才能起到警鍾長鳴的效果。還是那句話,竊以為,一流作品造人物,二流作品講故事。

Xingfu妹妹說:“優秀傳世的文學作品還是需要稍稍高於生活”。

白石老人論藝術:“藝術妙在似與不似之間,太似則媚俗,不似為欺世”.《紅樓夢》拿捏的恰到好處。

謝謝所有討論的童鞋,老呆從中獲益非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