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複:我隻是照原文背景及文脈解釋,無關好心與否的問題。

來源: 2010-10-07 18:46:45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如解釋文本不當,可以指正,如解釋有據,便應接受。

您提出的,隻是那原則之應用問題。順手牽羊,隻涉父親和羊主,不同貪汙,危害了國家經濟。

古代法律,雖說要罰那些攻訐父母的人,我對之已作批評,但那些法律,也是有限製的,作亂危及國家安全,子女要上報,不報反而是罪。西方不接受至親對疑犯不利證供是一條,但涉國家及社會安危,便一樣考慮接受,何者接受何者不接受,要法官依法理決定。

孔子沒有說偷羊是直,隻是說隱是直。而隱非全直,而是直在其中。孔子要指出的,是那可貴人性的直道,有比外在之直更根本的價值,針對那種以外在法之直為直之大全的偏頗。孔子不反對法,隻是針對葉公以為隻要嚴法,人人以法去整人甚至整到爸爸頭上便是政績之沾沾自喜。孔子的話是有條件,有背景的,請細味之,慎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