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念兩位可敬的老人

來源: 2009-11-02 17:18:18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重陽後一周之內,中國科學界的兩位巨匠離開了我們。把自己和兩位長者的“一麵之交”的小故事寫出來以表悼念之情。(一麵是真,啥“交”都沒有!)

享年107歲的貝時璋老先生是中國生物物理學的奠基人。貝老是1948年遴選的中央研究院第一批院士,是中國現代科學家中資格很老的一位。七十年代末,一次去北京出差時順便去科學院看望哥哥,在辦公樓外看到哥哥和一位慈祥的長者說話。我走過去後哥哥向我介紹說,“這位就是我的老師貝老”。我趕忙恭敬的向老先生問好。當時貝老已經年近八旬了,看上去身體還非常好。那是我唯一一次見到貝老,三十年過去了,至今仍能清楚地記得老人和藹的笑容和臉上的那付寬寬的黑框眼鏡。

貝老深諳養生之道,一生沒有生過大病,98歲之前沒有住過醫院,除了正常的體格檢查,他是不去醫院的,平常幾乎不打針吃藥。 總結自己的長壽經驗時,貝老認為主要得益於4個方麵:淡泊名利,寬厚待人,適當運動,注意營養。 去年在貝老獲得博士學位80周年之際,母校德國圖賓根大學第五次授予他博士學位。今年10月28日貝老還在家裏和他的助手們開會討論學術問題,29日早晨在睡夢中悄悄地駕鶴西去了,無疾而終。

兩天後,另一位家喻戶曉的大科學家錢學森先生也以98歲高齡辭世了。而見到錢老已是八十年代中期的事情了。身兼中國科協主席的錢老召集五省市科協主要負責人就當時中央一個區域性科學發展規劃開了一個討論會,共有二三十人參加。我們科協主席兼黨組書記把我也帶去開開眼,其實也就是個給領導提包的馬仔吧。會議結束後俺們領導有機會留下來和錢老談了十幾分鍾話。錢老是控製論方麵的權威也是我國係統工程的奠基人。那時我撰寫的一本關於運籌學和最優化的專著剛剛出版,作為三十出頭的初生牛犢,我非常希望有機會在學術方麵當麵向大師請教。不過看到兩位領導饒有興致地在談論“人體特異功能”的話題,在一邊的我一直沒敢打斷他們。

最近看到許多人議論“畝產萬斤糧”,我想那可能是錢老一生中最大的一個敗筆(當然“人體特異功能”後來也被證明是禁不起推敲的)。但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和錢老對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所做出的卓越貢獻相比,實在是九牛一毛。在我成長的環境周圍,就有許多30,40和50年代回國的從事自然科學研究的海歸。他們有的人當上了學部委員(現在叫院士),校長,院長,係主任,成了又紅又專的專家,也有人成了三反五反和反右運動的犧牲品。那時許多人在高壓下說過一些違心的話,也有些人被24小時的洗腦搞得說了糊塗話,但無論在哪種遭遇的人群中,做臥底,打小報告,陷害朋友,落井下石的都是極少數。離開當時的政治環境,把許多過錯推到可憐的知識分子身上似乎有些不夠厚道吧?

貝老和錢老是浙江老鄉,而且還是在科學院住了幾十年的鄰居。他們都住在被稱為“特樓”的中關村北區13,14,15號樓。除了這兩位外,那裏還住過許多學術界的泰鬥,如童第周,錢三強,趙九章,趙忠饒,王淦昌,郭永懷,熊慶來,張文裕,汪德昭等等。如今這些具有真才實學的老鄰居們再次團聚,可能正在天堂召開沒有學術腐敗的科學大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