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通故事(21)高效益

本文內容已被 [ 萬家述評 ] 在 2009-04-12 11:46:07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就這樣,四通掘到了第一桶金。像我們第一次領工資、第一次拿稿費、第一次……回想起來總是那麽激動人心。由於M-2024絕佳的性能價格比,很快在市場上成為熱銷產品,新訂單源源不斷。1984年,因此被稱為四通的2024年。到該年年底,四通創造了980萬元銷售額。

在《中關村科技園區誌》的大事記裏,關於1984年,有這樣一條記載:“是年,中關村地區以‘兩通’、‘兩海’(四通公司、京海公司、信通公司、科海公司)為代表的各種高新技術開發公司迅速發展到40多家,當年營業額1800多萬元,由一批科技企業搭成‘中關村電子一條街’的骨架基本形成。”

一條街40多家的營業額是1800多萬元,我們一家是980萬元。四通初試啼聲,就占了一條街的半壁江山。這種優勢,一直保持到1989年我離開四通。

憑什麽?有人說,四通有背景。四通成立的背景,我交代了:賈春旺,校友,海澱區區委書記,還不是後來的大官;掛名的於光遠,黨內有民主思想的前輩,經濟學家,給不了貸款,給不了外匯額度,更給不了進口批件,有的隻是精神上的支持。

要說背景比四通“牛”的公司,當時多了去了。隨便給你們舉一個例子,下麵的一則消息也來自《中關村科技園區誌》的大事記:

“1985年1月31日,‘中國新技術開發公司’在人民大會堂舉行成立慶典。國家有關方麵領導人嚴濟慈、方毅、呂東、宋建、芮杏文及首都科技企業界約500人到會祝賀。該公司是中科院一些長期從事科研和管理的同誌發起成立的,成員包括全國16個科研院所和工商企業。穀羽為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

這個穀羽,就是胡喬木的夫人,沈國鈞原來在中科院計劃局的上司,後來是中科院新技術局局長。背景夠牛吧?我還可以補充一個大事記裏沒有提到的細節:我們是借款2萬元起家,他們的起步資金是2000萬元。給他們提供資金的是建行:投資1000萬元,借款1000萬元。

想知道一年以後的結果嗎?一年後,他們把2000萬折騰得歸了零,我們則從零發展到了2000萬。他們整個公司的全班人馬,連帶黃金地段的門市,全部由我們歸並,成為四通的一部分。田誌強、彭建偉,就來自這個公司,後來在四通是頗有作為的兩員大將。

憑什麽?四通有比他們更牛的背景,這個背景就是市場;四通有比他們更牛的靠山,這個靠山就是顧客。細心的讀者會發現,我們的這些理念,來自IBM的一本小冊子,老沃森的三條“行為準則”。有了這樣的“高境界”,造就了我們的“高效率”,贏得了這樣的“高效益”。

門市,是貼近市場、服務顧客的窗口。1984年7月中,我們終於有了自己的門市。在黃莊和中關村路的西南角,和科海的門市並立的,是四季青銷售蔬菜、水果的自選商場。鄉長李文元乾綱獨斷,把自選商場隔出一半來給我們做門市。最初找了幾個鐵皮櫃,並成一排,作為臨時隔斷。我們在這邊賣電子產品,從鐵皮櫃底下偶爾會滾過來一個西紅柿或蘋果什麽的,給大家帶來意外的驚喜。

後來,在崔銘山主持下,按照當時深圳的時髦,把門市裝修得美輪美奐。茶色的麵牆和鋁合金門窗,豪華而不失典雅;營業廳內三麵茶色玻璃鏡牆,在視覺上把大廳的空間擴展成無限;頂上滿天星鬥的聚光燈,投射在大廳裏一片璀璨。在“四通公司”四個金光閃閃的大字上麵,還掛了一條橫幅:“未來世界的窗口”。

嗬嗬,這不是我的主意,多半是小崔的點子。

當時有人質疑門市搞得太漂亮,在一片土氣的環境裏,太紮眼。我力頂小崔:“粉嘛,就是要擦在臉上,難道要擦在屁股上?”


 回《四通故事》目錄  






請閱讀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 四通故事(20)撞鐵門
  • 四通故事(19)陳慶振
  • 四通故事(18)高效率
  • 四通故事(17)高境界
  • 四通故事(16)王安時
  •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