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不讓祖國和人民失望?

絕不讓祖國和人民失望?

在台海局勢升溫之際,解放軍東部戰區官方微博21日發布長約一分鍾丶題為“假如戰爭今天爆發”的“軍營熱血MV”,片中有大量解放軍演習訓練及發射導彈的畫麵。

MV歌詞稱:“人未出發心已到達,意念在廝殺,軍人的魂魄在製高點上挺拔,一切為了麵對,假如戰爭今天爆發,每一天都全副披掛,每一刻都整裝待發,我用生命向使命承諾,假如戰爭爆發,這就是我的回答。”

該條微博又寫到:“倘若有一天,戰爭打響,我們將背負起祖國的重任和人民的希望,義無反顧,奔向戰場。守護好祖國的一寸一土,一花一草,絕不讓祖國和人民失望!請祖國放心!請人民放心!”

絕不讓祖國和人民失望,這樣的話語,其語言邏輯是什麽? 至少明確表達了,台灣不屬於祖國。如果台灣屬於祖國,那麽台海戰爭爆發,每一天都全副披掛,每一刻都整裝待發,請台灣人民放心?

台灣人較少使用“祖國”一詞。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的解釋,祖國就是自己的國家。如果這個解釋是正確的,那麽兩岸對『祖國』的定義確實是不一樣的,而這個不同點正是台灣人很少使用『祖國』一詞的原因。台灣語境下的『祖國』,如同教育部詞典定義,指的是『祖籍所在國』,另外這個條目還舉了一個相似詞:『故國』從這個相似詞可以看出來,『祖國』在台灣的語境下帶有『我現在不在這』的含義。不管一個台灣人的國家認同如何,人在台灣的時候他總不會覺得自己『身在國外』吧?所以自然不會用『祖國』這個詞。

古詩《高旭·愛祖國歌》: 汝亦世界上無價之產物兮,汝豈不足以驕誇! 我願為祥風兮,恣披拂掃蕩而莫我遮。以激起汝自由之錦潮兮,以吹開汝文明之鮮花!

高旭是南社發起人之一,較多地接受過西方資產階級民主主義文化的影響,在反對封建專製政體上表現得相當激烈。在文學思想上,他反對泥古不化,認為詩應該日新月盛,“推陳出新”,出現“漢唐後未有之局”(《答胡寄塵書》,載《南社》十四集)。他特別重視詩的政治作用,提倡辭語激烈的“叫囂”式的鼓動詩。對於“詩界革命”的先導者黃遵憲的創作實踐,他評價很高,譽為“三百年來未見此詩”(《黃友圃以 〈人境廬詩集〉見貽賦謝》)。高旭初期也是改良派,“詩界革命”的參加者。這首《愛祖國詩》作於光緒二十八年(1902),就是他上述文學思想的一個具體實踐。

全詩貫穿著作者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當時的祖國,在帝國主義和封建專製的壓迫下,災難深重,“兩重奴隸苦複苦” (《海上大風潮起作歌》),但它畢竟是自己的祖國,他那燃燒著的赤子之心不但沒有泯滅,反而促使他更加熱愛自己的祖國,於是,他縱情歌唱: “汝亦世界上無價之產物”,有這樣的無價之寶,是多麽令人自豪啊! 作者按捺不住自己激動的心情,用“汝豈不足以驕誇!”這個反問句來加強語氣,突出祖國屹立於世界東方的雄姿。作者表示,自己願意化為一股強勁的東風,“以激起汝自由之錦潮兮,以吹開汝文明之鮮花”!、“錦潮”、“鮮花”象征著祖國的未來,象征一個充滿生機、充滿活力的世界。作者渴望著祖國早日變成一個自由、文明的國家。

詩中也表現了作者的戰鬥激情。祖國是無價之寶,是值得珍愛的。但是,在雙重壓迫之下,猶如死水一潭,猶如花朵凋謝,這是多麽令人痛心啊! 正是由於作者深深地愛著它,所以願意衝鋒陷陣,“掃蕩”一切而莫之能禦,即使犧牲也在所不辭,字裏行間透露著一種豪氣。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