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同意作者的觀點,但作者應該有個盲點

來源: 2018-02-02 17:40:10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盡管大陸有些學者很天真,但我認為大陸政府不會真認為和平統一還有可能,現在嘴上這樣說,不過是緩兵之計。以現在的發展速度,在近期(20年以內),時間明顯在大陸一邊(我是指實力對比),我覺得,現在大陸政府的策略是故意讓台獨有個幻想,一個是幻想大陸還寄希望於和平統一(他們同時幻想大陸經濟會奔潰),這讓他們的台獨步伐不至於太急躁,搞法理台獨。

大陸的經濟水平比台灣的經濟水平(總體的)大的越多,將來武統後,收買人心的本錢也越多。更關鍵的是,大陸現在的能源通路是在美國的威脅之下,甚至是控製之下,所以兩個指標可以觀察未來局勢的發展。一個是能源對外的依賴比例可以忽略時(或者不影響大局時),二是貿易同道可以保護時。這兩個問題解決後,統一台灣的發令槍就響了。 也許有人想,貿易通道要絕對安全,海軍的力量必須可以與美國匹敵。我 認為不需要, 因為中國隻要不稱霸,用不著有美國那麽多海軍,而美國和中國硬碰硬的結果,隻會使其霸權迅速崩潰。為了台灣,這是不可能的。我覺得最後的結果,是武力威逼下的統一的可能性最大。到那時,如果美國已經認知統一不可避免且已經無法保護台灣時,最好的策略是把台灣賣個好價錢(從而逼迫台灣和大陸啟動統一談判),而不是保護台灣。實際上,美國人已經有人開始討論這個問題。

今年,一個重要的經濟指標,大陸已經超越美國, 那就是大陸的市場總量。其實,大陸的GDP被嚴重低估(在這裏,我就不列舉低估的情況了),隻不過大陸在軍事實力和技術實力還不夠強時(與美國相比),低估GDP另一種韜光養晦而已。現在,美國好比一戰前的英國,而中國好比一戰前的美國。那時,二十世紀的科學革命,主要是英國和德國兩國發生的,盡管美國的GDP已經超越英國,也就是說,科技發展是滯後於經濟的發展的,歐洲是先有商業革命,然後才是工業革命。美國,包括西方,沒有認識到,也不願認識到的一點是,他們的社會製度競爭力,已經落後,就像是乾隆時期,大清的製度競爭力已經落後於西方。西方還沾沾自喜於自己的投票製度,和所謂的自由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