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正做足功課,待台灣回歸。
1949年國民黨退台灣後,中國就形成了兩個漢語的語言體係:毛的大陸普通話和蔣帶到台灣去的國語。
這兩個漢語的語言體係並不是平等並列的,而是有高下之分的。無論是學識、智慧、胸襟、格局、氣度都遠不在同一條水平線上。正如所有的音樂作品都由七個音符的不同的排列組合構成,但有些排列組合是經典,有些排列組合則是垃圾。而改動幾個音符,就可能破壞整個音樂作品。語言體係也一樣。
近十幾年來出現了一個有趣現象,大陸的語言體係裏正在大量地出現來自台灣的詞匯。
有人說這不是大陸收複台灣,而是台灣反攻大陸啊。我倒認為大陸語言台灣化,其實是大陸高姿態的一種體現,盡管大陸語言犧牲了其自身的美妙,而接納了一些小氣低俗的表達方式。
以下列舉一些具體的例子:
大陸說“思想、觀念、思路、想法”,這些都被一個來自台灣的詞匯所取代,這個詞叫“理念”;大陸說“隊伍、團體、整體、班子、集體”,這些都被一個來自台灣的詞匯所取代,這個詞叫“團隊”;大陸說“精確”,台灣說“精準”,“精準”已基本將“精確”所取代;大陸說“考慮”,台灣說“考量”,“考量”已基本將“考慮”所取代;大陸說“研製”,台灣說“研發”,“研發”已基本將“研製”所取代;大陸說“交流、呼應”,台灣說“互動”,“互動”已基本將“交流、呼應”所取代;大陸說“信息”,台灣說“訊息”,“訊息”已基本將“信息”所取代;大陸說“反擊、回擊”,台灣說“反製”,“反製”已基本將“反擊、回擊”所取代;大陸說“掌握”,台灣說“掌控”,“掌控”已基本將“掌握”所取代;大陸說“操縱”,台灣說“操控”,“操控”已基本將“操縱”所取代;大陸說“管理”、或“控製”,台灣說“管控”,“管控”已基本將“管理”和“控製”所取代;大陸說“把握”,台灣說“把控”,“把控”已基本將“把握”所取代;大陸說“關注”,台灣說“關切”,“關切”已基本將“關注”所取代;大陸說“吸引目光”,台灣說“吸引眼球”,“吸引眼球”已基本將“吸引目光”所取代;大陸說“奮鬥”,台灣說“打拚”,“打拚”已基本將“奮鬥”所取代;大陸說“競爭、較量”,台灣說“PK”,“PK”已基本將“競爭、較量”所取代;……(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很多)。
不過還是有一點應該引起注意的。港台地區因長期遭受殖民統治,出現了一大批是漢字但不是漢語的殖民語言,現在這些殖民語言也大量湧入大陸。如“巴士”,這是英文單詞“Bus”的漢字表音,與這兩個漢字的本意毫無關係;如“派對”,這是英文單詞“Party”的漢字表音,與這兩個漢字的本意毫無關係;如“粉絲”,這是英文單詞“Fans”的漢字表音,與這兩個漢字的本意毫無關係;如現在大量使用的“秀”,這裏的“秀”是英文單詞“Show”的漢字表音,與這個漢字的本意毫無關係,但現在已是這“秀”、那“秀”滿天飛、“秀”這、”秀”那滿天飛了;大陸說“做戲”(這也是正統漢語的說法)、或“表演”,台灣說“作秀(Show)”,“作秀(Show)”已將“做戲”、“表演”所取代;大陸說“怎樣怎樣就可以了”,台灣說“怎樣怎樣就OK了”。“怎樣怎樣就OK了”已將“怎樣怎樣就可以了”所取代。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很多(NG(重拍)、威亞(Wire鋼絲)、擺POSE(姿勢)等等)。這實際上就是語言的轉基因,而這些詞匯就是轉基因詞匯。毛澤東時代是絕對不允許這種情況發生的。為了維護漢語的純潔性,任何外來語都要根據其實際所指翻譯成相應的漢語,“Bus”翻譯成“大客車、大轎車”;“Party”翻譯成“聚會”;“Show”翻譯成“節目、表演、展示”;“Fans”翻譯成“某迷(歌迷、影迷、樂迷、球迷等)”,或直接翻譯成對應的純正漢語“擁躉”等等。近些年來湧入的還有許多嗲聲嗲氣的、低級娛樂化的台灣詞匯,如:雷人,抓狂,賣萌,拉風,搏出位,狗狗,貓咪等等。推動大陸語言台灣化的人在離任前,還迫不及待地將許多低級庸俗的台灣詞匯寫進了第六版《現代漢語詞典》。
大陸的熱臉蛋還表現在從娃娃抓起:國外的一些經典動畫片,如“米老鼠和唐老鴨”、“貓和老鼠”等,大陸都有非常優秀的翻譯和配音,但這些都被棄之不用,轉而電視台播放的都是嗲聲嗲氣的台灣版的翻譯和配音。還有一個現象,那就是解放軍的軍服越改越像國民黨。如果任由現在這種情況發展下去的話,總有一天“淮海戰役”會被“徐蚌會戰”這種說法所取代,“解放”也會被“淪陷”這種說法所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