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走台灣 體驗人情與文明
(馮冰/上海)
很早就聽聞「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起初我不以為意,覺得這種句子過於溢美,頗像觀光部門推出的行銷廣告,亦或是大陸因為崇尚「小清新」,乃至於在觀光客口中人雲亦雲的心靈雞湯。
直至今年十一月分,我攜父母、妻子於高雄台北等地自由行後,才深感此言不虛。到台灣環島六日,由南至北,不分都市郊外,無論景點街區,台灣人給我最深的印象是三個詞:「禮貌、熱情、秩序。」
在台灣的那段時間,我所聽到最多、最頻繁的語言就是「謝謝」。這其實並不稀奇,但不論付計程車車資還是買高鐵車票,不論是在漢神百貨選化妝品還是在忠孝夜市稱幾斤蓮霧,吃101的鼎泰豐也好,嚐華西街的滷肉飯也罷,在任何地方、有任何數額的消費,都能聽見誠摯懇切、和諧悅耳的道謝聲連連不斷。
禮貌文明處處是景
甚至有一次,在高雄六合路一家不動產公司參觀,儘管我們一開始就亮明了遊客身分,明確表示沒有購房的意思,隻是隨便看看、比比滬高兩地的房價,營業員小姐的熱忱也絲毫未減。她不但進屋拿出計算器為我們換算麵積與幣值,還詳細羅列了高雄不同地段的房價,以求對比之準確,直到我們得到滿意答桉。麻煩了人家半天,剛想道謝,營業員小姐麵帶笑容的「謝謝」已經搶在了我們前麵,親切無比。
尋人問路同樣是一件極愉悅的事。台灣人對問路者的良好態度以及耐心程度,讓人感覺好似熟人間的交談。甚至有時候,僅僅在我們東張西望、滿臉彷徨之際,就有熱心友善的市民操著綿柔的國語趨前詢問「想去哪裡?」。更有一次,在台北延平南路,一位之前給我們指過方向的女士,用小跑步把我們追上,隻為跟我們說一句:「抱歉哦,剛才講錯了,去總統府不用走半小時,隻要十分鍾哦。」
在台灣遊走,有時候真的不需要把路搞那麽清楚,不知不覺間,人就禮貌起來、舒暢起來,心情安逸甜美,眼中處處是景。
員警讓路予人方便
印象深刻的,還有高雄台北兩地的市容和秩序。海天一色的西子灣,水質湛藍,清澈無暇;寬闊整潔的五福路,豎式店麵招牌林立,色彩協調,賞心悅目;捷運中央公園站的電梯上,人人立於右側,縱向一字排列;走下高鐵車廂的時尚女孩,排著隊把奶茶空杯丟入垃圾桶;機車眾多的中華路上,騎士們清一色頭戴安全帽,紅停綠行次序井然;重慶南路台灣銀行門前,上百輛機車擺放整齊,周邊沒有看見一個員警或管理員。
至於高聲喧嘩者、爭搶插隊者、室內吸菸者、踩踏綠化者、著睡衣睡褲逛街者,此等行為在大陸,是如此的「司空見慣」;但在台灣,自當屬「奇人奇事」,見所未見、聞所未聞。
在台灣的最後一天,我們全家漫步於台北八德路上,途經國民黨中央黨部。當時距離台灣地方上的「九合一」選舉投票僅剩兩天,一隊員警正在門口架設拒馬,氣氛嚴肅緊張。我們好奇地走進黨部大樓,並未受到任何阻攔。一樓黨史館內有十幾名身著澹紫色製服的員警正靠牆而坐、備勤待命,一見遊客步入,居然像多米諾骨牌一樣紛紛起身,自覺禮讓出一條通道,方便我們參觀。如此「高規格禮遇」,讓我們心中暖意濃濃,自然而然的聯想到這些天不斷接觸到的淳樸人情和禮儀文明,深感台灣社會公民素養根基之深厚,四維八德價值傳承之完整。
大陸確實仍需努力
回大陸後,生活雖依舊,思緒卻萬千。曾幾何時,「團結友愛的同誌關係、助人為樂的社會風氣、整齊劃一的革命秩序」是大陸引以為傲之處,並被宣傳為「區別於資本主義社會利益至上、冷酷無情的明顯特徵」。然而,文革十年浩劫,導致民族文化摧殘、傳統倫理斷層、人心道德淪喪,其影響至今未能完全肅清。
近年來,大陸經濟狂飆突進,生產總值屢創新高,綜合國力大幅提升。但與此同時,大陸社會人際關係日益冷漠緊張,社會成員互相戒備情緒不斷蔓延,拜金主義、利己主義公然盛行,人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各種突破社會道德底線的事件屢見不鮮。
平心而論,以摩天大樓鱗次櫛比、核心商圈流光溢彩、高級酒店金碧輝煌等外在繁華而言,無論台北高雄,均已被大陸一線城市追上或超越,但這也隻是經濟實力的範疇亡已。如果是以看不見的精神層麵而言,無論是公民道德修養或者是社會文明秩序等,台灣民間的文化軟實力,早已向前走了不知多遠,將大陸遠遠拋之在後。相對的,大陸「仍需努力」的空間顯然還很廣、很大。
台灣文明成果繁盛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海峽兩岸,誰是中華文明的「正統」?誰又是中華文明的領航者?這些問題,學理上盡可以深入探討和爭論,未來的實踐也會作出回答。但無論如何,我們在台灣旅遊的過程當中,確實親身經曆了、也清楚地看見了,「忠孝仁愛信義和平」的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已在台灣枝繁葉茂、開花結果。台灣同胞創造的文明成果讓人佩服、羨慕,一定會成為大陸的對照和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