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專欄:中國的不確定性
轉自2013年10月26日蘋果日報王丹專欄
即日起,我將在這裡開設專欄,按照編輯邀稿時的期待,將主要圍繞中國問題和兩岸關係,分享我的一些心得與看法。場麵話不多說,首先,我想就認識中國的一些原則問題,提出我的主張。這是因為我認為,中國問題千頭萬緒,角度繁雜,要想有所把握,方法論是最主要的基本功。心中有清晰的原則在,就能夠冷靜分析層出不窮的中國問題。
而這些原則問題的第一個,就是中國的不確定性。我的觀點是:有關中國問題,最能確定的一個判斷,就是它的的不確定性。
我經常遇到類似這樣的問題:你認為中國還有多少年會變?坦率說,我的答桉就是簡單的“不知道”三個字。換句話說,如果有人能用具體數字來回答這個問題,那才是奇怪的事情吧。
中國問題的不可測,首先在於規模龐大,層次複雜,外界很難把所有問題統一在一個判斷內;同時,規模過於龐大的政治體,發生各種不可測因素的可能性就會更多,突發事件隨時可能出現,導致發展路徑很難確認。另一方麵,也在於至今很多資訊和數據,仍然處於中共當局嚴格的信息封鎖之下,尤其是中共內部的運作,我們更是了解甚少,黑箱運作的結果就是外界的霧裡看花。這樣的政權形態就導致了一個結果,那就是我們往往無法準確預測它會發生的變化。
以中共為例,1976年江青等高層領導被集體清肅,在行動之前的一天,黨內省部級以上幹部知道要發生什麽事的都屈指可數,遑論民間和國外。中國可以說是一夕變天,沒有任何人能預測到這個事件的時間點。薄熙來被拘押審查之前一周,還在“兩會”上麵對中外記者侃侃而談,意氣風發,請問那個時候,又有誰確定知道他即將鋃鐺入獄呢?
這些不確定性的存在,其實有其邏輯可尋,那就是我剛才講過的兩條:中國政治的規模,以及中共的黑箱作業的體製特性。這兩條是可以預測和分析的,是確定的。因此我才說,中國最確定的一件事,就是不確定性。
認識到中國政治和發展的不確定性,有一個重要的意義和必要性。那就是有助於我們客觀認識中國發展的可能性。不確定性的存在,也就意味著可能性的存在。如果我們同意這樣的原則,那麽就可以做出以下兩個判斷:
第一就是我們沒有理由認為,短期內,中國政治發展是線性的,隨著經濟發展,必然走向民主。從人類曆史的長遠發展來看,我當然堅信中國的未來一定會走向憲政民主的政治安排,但是在短時段來看,我認為這是不確定的,我們不能排除中國繼續維持現狀,甚至在政治上有所倒退的可能。
第二,但是同時,我們也沒有任何理由,認為中國短期內發生傾向於民主化的變化的可能性不存在。也許我們沒有具體而可信度很高的證據來證明民主化變型可能在短期內發生,但是在麵對一個表麵現象與事實狀況往往有巨大落差的現實,我們顯然不能僅僅因為現在看上去沒有證據就做出否定的結論。
這兩個結論看上去自相矛盾,但是反映的是中國的現實:中國,處在各種可能性的十字路口上。中國的命運,將取決於在這個關鍵的轉型期,不同的政治和社會變量的相互作用。
作者王丹:成長於八十年代的北京,1987年考入北京大學後即從事學運,參與和組織了1989年民主運動,後為此兩次坐牢達六年多時間。1998年被流放到美國,得以進入哈佛大學十年,先後得到東亞係碩士和曆史係博士學位。現在在台灣國立清華大學擔任客座助理教授,講授中國當代史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