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應台---------一個沒有根的人 zt

來源: 2010-08-09 23:07:56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沒有根的人:評龍應台北大演講

《聯合早報網》 (2010-08-09)


  客觀地說,龍應台這個名字對我更多的是陌生。恕我寡聞,我確實沒有閱讀過龍應台的任何著作,更多的是看到新聞或評論中的“龍應台”這三個字。龍應台8月1日在北大以“從鄉愁到美麗島”講起,為的是要指明“文明的力量”,這在我看來就是一個富家的千金在庭院深深的宅子裏做著瓊瑤式的浪漫愛情夢想——柔腸一寸愁千尺般的夢想。說實話,這樣的夢想很能感動並打動人,注定是人們永久的向往與談資,但往往被塵世所擊碎。

  龍應台的中國崛起觀——“中國的崛起,可是我(龍應台)希望它是以文明的力量來崛起”——無疑是正確的,並也因此而獲得人們的認可。但僅僅依靠“正確”並不一定能實現真正的“中國崛起”,除了“文明”這個軟實力以外,中國的崛起,現階段必須要有硬實力。硬實力支撐下的中國崛起就是中國的不挨打、不挨餓、不挨罵。

  說實話龍應台的北大演講,在我一個中國大陸的民眾看來,在我一個中國大陸的民眾看來有些是我們不願意聽到的,比如“誰在乎‘大國崛起’?至少我(指龍應台——作者注)不在乎”,又比如“誰又在乎‘血濃於水’?至少我(指龍應台——作者注)不那麽在乎”。因為有過“華人與狗不得入內”的深切記憶,所以我們大陸民眾有中國崛起的夢想;正因為有“兄弟雖有小忿,不廢懿親”文化傳統,所以我們說“血濃於水”並具體實踐之。通過北大演講,龍應台展現的是一種靜態的、單薄的大國崛起觀,缺乏對中國曆史尤其是近現代史的深切關注。

  與大多數台灣民眾一樣,在與大陸進行製度與文化的對比中,台灣民眾似乎總有些優越感。此次也毫不例外,龍應台對“美麗島”所代表的文明也有著一種優越感,在北大演講中還不忘為其進行辯護——“它所有的‘亂’,在我個人眼中看來,都是民主的必修課”。然而,美麗島所代表的這種文明,卻是在美國對台軍售的溫室下培養出來的花朵——政治上需要美國的庇護,經濟上需要大陸的輸血。視線不妨再遠些,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日本,或許也是一種文明的代表吧,但其國民要求美國搬離軍事機場(普天間機場)時自己卻不能做自己的主——我的地盤我卻做不了主。這雖然很奇怪但卻是“血淋淋”的真實,這樣的文明還是一種有力量的文明嗎?!古時的羅馬帝國與中華帝國,是對世界曆史的影響最深遠的兩個帝國。五千年後的今天,一個帝國已經毀滅,另一個帝國卻仍然存活。從過去到現在,中國從來就不缺乏文明,缺乏的是保護這種文明的實力。

  要理解龍應台的北大演講,要理解龍應台的大國崛起觀,或許隻能從龍應台所生活的社會背景來尋找。正如某些讀者評論所指出的,“始終在大國軍事保護下生活的龍應台,是沒有辦法理解經曆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曆史的人民的想法的。把屈從於大國意誌當成了常態,習慣了被大國控製的人,看到的就是大國美好的一麵”。

  拋卻了中國近代以來的屈辱曆史,龍應台的大國崛起觀終究是沒有根基的,雖然有短暫的喝彩聲,但注定是曇花一現。正如龍應台所作的演講“從鄉愁到美麗島”一樣,龍應台始終在找尋著,但似乎終究什麽也沒有找著——一個沒有“根”的人,或許這就是龍應台。



  (王稷象,中國大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