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國際生存空間,兩岸學者交鋒

來源: 2009-11-13 20:17:35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台灣國際生存空間,兩岸學者交鋒


中國時報亓樂義/昨在台北舉行的「兩岸一甲子學術研討會」分組討論會上,兩岸學者就台灣的「國際生存空間」問題爭鋒相對。這是兩岸首次就此敏感議題進行公開辯論,雙方各抒己見,雖無交集,卻都能理性麵對分歧,為兩岸的二軌交流跨出重要而穩健的一步。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院長楊潔勉昨發表《兩岸安全與台灣對外交往》論文時指出,馬政府因承認「九二共識」,近來在對外關係上取得係列進展,包括以「中華台北」身分參與世衛大會,為馬政府「活路外交」的具體成果。

 既然如此,我前駐新加坡代表邱進益率先發難,提出兩岸何不「主權共享」,台灣申請成為聯合國觀察員,不涉及主權,亦不違背「胡六點」精神;另有學者稱,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互不承認,談判時卻平等對待,尤其後者在聯合國有觀察員,難道兩岸外交休兵還不及於此?

 中國孫子兵法研究會研究員潘振強(解放軍退役少將)回應稱,在兩岸未統一之前,處理台灣的國際空間問題屬於特殊安排,「主權共享」應在兩岸之間討論,不能拿到國際社會上談,兩岸就此議題協商時,還需確信是朝一個中國的方向走,而非求分裂現況的固定化。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所長馬振崗(中共前駐英大使)認為,外交比軍事更能體現一國的主權,就上述問題不易退讓,也不可能用整套方桉解決,隻能「一個問題,用一個具體方式解決」,最終仍要回到一個中國的原則上談。

 首次赴台的吳建民,曾任中國常駐聯合國日內瓦辦事處特命全權大使,任內對台灣三次申請加入世衛組織失敗印象深刻。他說,台灣叩關成敗說明三點經驗:對抗(挑戰一中)沒有出路;對話才能合理解決;解決渠道經事務性協商達成。

 何謂「尊重現實」,吳建民更坦言不諱,「現實」就是國際社會普遍接受一中原則,中國從國際舞台邊緣走向中心,這就是「現實」。

 對於大陸如何正視「中華民國」存在的問題,引起台灣學者一陣慷慨激昂,大陸學者沉默以對,心裡壓根不予承認,隻說台灣有民意,大陸也有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