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蕭蕭兮雙截棍:周傑倫根本沒有俗到份上
古代的名人雅士、劍客大俠們都愛唱歌。白眼看人的嵇康、阮籍們,多喜歡“且行且歌”,一邊溜達一邊嗷嗷地唱,夠灑脫的。荊軻要去行刺秦王,他的朋友高漸離擊築,荊軻放聲歌唱,把周圍的人都唱哭了。那麽,這些人都唱些什麽呢?唱《謝謝你的愛》?《雙截棍》?還是《東方之珠》?顯然都不是。據記載,荊軻先為“變徵之聲”,“複為慷慨羽聲”,古代的“宮、商、角、徵(讀作zhi)、羽”,大致相當於西方音樂中的do、re、mi、sol、la,估計荊軻唱的是一種很淒涼的調子。但今天肯定沒人能學出來了。
其實,很多年來,我們的祖先一直拿音樂當寶貝疙瘩寵著,孔老夫子聽韶樂,美得不得了,聲稱自己“三月不知肉味!”那個年代窮啊,學生交學費不用交現金,交一束幹肉就ok,而老先生為了聽音樂,寧可不吃肉,可見音樂之勾人;樂器上,也是因陋就簡,盡量多樣化,絲竹、蘆笙、琵琶等等,不勝枚舉;古人還編訂了許多曲調,像什麽滿江紅啦,蝶戀花啦、西江月啦,供給普通老百姓傳唱,有些騷客專門給這些流行小調填詞,也暴得大名,如柳永先生,“凡有井水處皆有柳永的詞”,巨牛!
可不知為什麽,這些東西逐漸消失了,大概是因為流行而高雅,因為高雅而遙遙在上,結果越來越曲高和寡,死掉了。相反,倒是野生野長的玩意兒,“數來寶”、“蓮花落”之類的得以流傳到今天。數來寶是什麽呀,就是要飯花子打著快板現抓詞的說唱方式。“老板,給點零花錢吧。”你要推三阻四,他就唱,“一句話,(我這)算白搭,你說掌櫃的不在家。掌櫃的不在你老在,你老辦事更明白。我看掌櫃的走不遠,有這個買賣把他管。裏推外,外推裏,大掌櫃的就是你。”還不給,別怪他編詞罵你。“蓮花落”,跟這差不多,是四處雲遊的和尚或者流浪漢們化緣時唱得小調,至今仍存活在大江南北,南方的廣西零零落、閩東蓮花落、紹興蓮花落,北方的評劇和二人轉,都跟“蓮花落”有著千絲萬縷的傳承關係。
作為乞丐信口哼唱的玩意兒,當初的“數來寶”和“蓮花落”不僅沒人保護,有時還因為庸俗而受到打擊和壓製,但它們實用性強,經受住了嚴格的市場考驗,能夠像蒲公英一樣四處開花,所以至今不衰。倒是曾經風靡一時的“宮商角徵羽”沒了蹤影,消失得一幹二淨。這往哪裏說理去啊。因此今日流行的劉德華、周傑倫們也要架小心,他們還是太雅,即便通俗也是假俗,根本沒有俗到份上。
(壓題圖片:柳永畫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