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和寫的意義
讀對我最實際的意義之一就是,跟我家高中生交流的時候,媽媽可以跟他聊正在讀的書,大男娃聽的津津有味,還跟爸爸媽媽熱烈討論,大人孩子趁機互相洗腦。
比如今早一家人出去走trail, 在清風和鳥鳴中聊媽媽正在讀的Circe, 發現美國長大的孩子們對希臘神話的故事情節門清,但是他不明白神話後麵的隱喻。 媽媽點出來後,大男娃傻笑。在這些說笑中, 爸爸媽媽了解到男娃的想法,更是一種彼此信任的建立。 比如要給老師教練發重要email的時候,男娃總是邀請媽媽來給他把關。 現在就等幾年後男娃開竅, 給媽媽請教怎樣討好女孩子了。
寫對我最實際的意義之一是理清自己的思路,找到問題的答案。 比如上班碰到的棘手問題, 我喜歡係統寫下來。大多數情況下, 寫完後就想到了可以嚐試的幾個新角度, 然後就解決問題了。其實表達問題就是解決問題的重要一步。
要往虛裏說,人的生命有限,此生有幸為人,入得寶山,焉能空手而歸。願以有限的生命,去盡量體會感受真善美。 當然不同的書給讀者帶來的是不同維度的體會。
曆史書籍一方麵讓我們看到曆史是怎樣的不斷重複自己, 另一方麵讓人發出曆史不堪細看的感慨。
哲學書籍試圖回答人從哪裏來,到哪裏去的問題。 現代心理學把哲學落到實處,不僅幫助我們解讀自己,更是總結出來一些具體的做事規則。
人物傳記後麵讓我體會到的是,每個人都那麽的不完美, 巨人們身後往往拖著長長的陰影。
社會學書籍後麵讓我體會到我們的個體行為都有所在時代,所在社會意識形態的深深烙印。
文學藝術類則是把本來看不見的美讓人看見。 就像小王子裏說的--what is essential is invisible to the eye.
而把自己從最心底湧出來的話記下來, 那是“有花堪折直須折”。 若幹年後回頭看, 會明白當年的輕盈靈動已經一去不返,當然這也可以理解成小溪終歸要匯向河流,這也是人生的必然軌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