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密《倚天屠龍記》中“山中老人”的真實原型

來源: 2008-01-09 15:14:32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揭密《倚天屠龍記》中“山中老人”的真實原型

說起來英語Assasin“阿薩新”這個名詞即刺客或暗殺者大家也許不太熟悉,這個詞匯來源於阿拉伯語的HASASIN原意就是穆斯林中右翼教派的激進主義分子組成的刺客集團,他們用古來波斯相傳的一些暗殺技術令十字軍將士或其他教派的人談虎色變,組織嚴密,形式詭秘,應該是比日本忍者更早的專業間諜集團。由於歐洲無此行業,所以以後刺客一詞幹脆沿用了阿薩新這個名字,一直使用至今。大家還記得《倚天屠龍記》裏張無忌的所謂聖火令武功嗎,發明者是山中老人霍山,其實這個是音譯問題,山中老人的史學界通用譯名是“哈桑”,而他正是阿薩新教派世襲的集團首領,而《刺客信條》的主角牽牛星正是這個組織的第一殺手,當然後者是虛構的。下麵就是關於山中老人及其恐怖的阿薩新教派的曆史真相。

這個故事是馬可·波羅在他的《遊記》中傳給西方人的,見《馬可·波羅遊記》卷一第40~41章,即著名的“山中老人”和他的那些殺手。

公元11世紀時,在中亞地區盤踞著一夥令人聞風喪膽的匪幫,首領稱為“山中老人”,,名Ala-eddin,,,他手下有一群窮凶極惡、毫不畏死的殺手,稱為 “哈昔新”,,Hasisins,,。周邊各國王公貴族,任何人隻要得罪了山中老人,必遭殺手暗殺,而且這些殺手執行命令時不畏艱險,萬死不辭。

關於故事所發生的“兩百年前的波斯”——當時的波斯帝國的薩珊王朝早就已經覆滅,波斯隻是個地理概念,,兩伊地區,,,波斯人正被阿拉伯人統治,當政的是阿拉伯帝國的第二代王朝——阿巴斯王朝。

阿拉伯人本身文化落後,在吞並波斯以後,除了宗教,,伊斯蘭教,,上同化了波斯以外,在文化上基本上被波斯同化。阿拉伯第一王朝倭馬亞朝還算是阿拉伯本民族的王朝,其首都在敘利亞的大馬士革,文化上更接近拜占庭文明。而第二個王朝阿巴斯王朝的興起,根本就是依靠了呼羅珊,,波斯,,人的支持,首都在伊拉克的庫法,因此在習俗和文化上更加接近了波斯,甚至帝國政體、典章禮儀都是波斯式的,這個國家已經變成了阿巴斯王室與舊波斯貴族的聯合政權。

在“山中老人”生活的時代,阿巴斯王朝已經衰落,名存實亡,真正掌權的是突厥的賽爾柱人,因此當時的波斯地區又被稱為賽爾柱王朝。但一切製度還是按照阿巴斯王朝的舊製,阿巴思朝的哈裏發還是名義上的宗教首領。

基於以上的原因,古人把阿巴斯帝國的人稱為“波斯人”也不足為奇了。

“依斯美良派”現在一般譯作“伊斯瑪伊派”,是伊斯蘭教眾多派別中的一支,它本身並非“專以殺人為務”,阿巴斯王朝晚期興起於北非的一個極端主義伊斯蘭教派別。

這一派別趁阿巴斯王朝衰落之際,在埃及建立了獨立的法蒂瑪王朝,其奠基人賽義德·伊本·侯賽因於公元909年在突尼斯被擁戴為哈裏法,取號為“伊瑪目歐貝都拉·馬赫迪”。由於他自稱是先知的女兒法瑪蒂的子孫、什葉派第七代伊瑪目——伊斯瑪伊的後代,因此他建立的教派叫“伊斯瑪伊派”,他建立的王朝叫“法瑪蒂王朝”。

言歸正傳,真正的由山中老人創立的“暗殺派”實際上是伊斯瑪伊派的一個分支,叫做“阿薩辛派”,又叫“刺客派”或“新伊斯瑪伊派”,產生於十一世紀末。下麵將結合山中老人加以介紹……

1. 伊斯瑪伊派,,阿薩辛派

阿薩辛派名稱的由來:據《世界侵略者傳》所載,在敘利亞的伊斯瑪伊派教徒別稱Haschischin,Haschisch在阿拉伯語中指一種幹草,可用於釀造麻藥酒。由此Haschischin在敘利亞豪蘭地區將其讀做Assissin,豪蘭地區經常與十字軍王國打交道,故在十字軍編年史家筆下,伊斯瑪伊派就變成了阿薩辛,,Assassin,,教派,成為刺客的詞源了。惟敘利亞伊斯瑪伊派教徒何以別稱 Haschischin,則未見其詳。

2. 伊斯瑪伊派緣起

自從穆罕默德先知去世以後,圍繞著哈裏發的繼承問題,伊斯蘭教逐漸分裂成遜尼派和什葉派兩大派別。惟遜尼派長期占據主導地位,不免對什葉派大加鎮壓,於是,什葉派內部也發生了分化,形成了兩個主要分支:塞德派與伊瑪目派,其中塞德派比較溫和,也比較接近遜尼派,而伊瑪目派則比較激進也較為神秘化,從中又逐漸演化繁衍出十二伊瑪目派、伊斯瑪伊派和阿薩辛派,這幾派一派比一派神秘、一派比一派激進。下麵大致講一下他們的教義,否則真的很難理解阿薩辛派教徒的很多行為。

首先說明,伊瑪目,,Imam,,是教長之意,十二伊瑪目派不承認穆罕默德身後的艾布·伯克爾、奧瑪爾、奧斯曼三人的正統性,他們認可的十二代教長的世係如下:穆罕默德,,先知,,—阿裏,,1,,—哈桑,,2,,—侯賽因,,3,,—阿裏·宰尼·阿比丁,,4,,—穆罕默德·巴格爾,,5,,—紮爾法爾·撒迪格,,6,,—…….此教派認為阿裏的繼承人移傳了阿裏身上的一部分神性,故繼阿裏為教長者不會犯有罪孽,並通宵人類所不可知的神秘,是靈魂拯救途中的惟一導師雲雲。問題就出在第六代伊瑪目紮爾法爾·撒迪格,,Dja’fer Sadik,,的繼承問題上。紮爾法爾·撒迪格曾指定其長子易司馬儀,,Ismail,,為其繼承人,後因其沉湎於酒不能自拔。乃謀廢之,另立次子穆薩,,Moussa,,,但是有不少教徒謹尊前麵的教義,認為教長既受安拉之感應而行事不得有誤,不得反悔,應該以第一次的指定有效。於是十二伊瑪目派遂告分裂,其追隨易司馬儀者,雖因易司馬儀於760年去世,未能克行教長職位,仍不承認穆薩的正統地位,遂奉易司馬儀長子謨罕默德,,Mohammed,,為第七代教長,於是同時出現了兩個第七代伊瑪目。由於易司馬儀之黨另創新意,別的教派都認為有十二代,,可見的,,伊瑪目,伊斯瑪伊派認為謨罕默德為第七代也是最後一代可見的伊瑪目,兩派教義之別蓋在於此。

3. 伊斯瑪伊派秘奧義

伊斯瑪伊派派遣傳教士,,Dai,,走遍四方,宣稱《古蘭經》的真諦應該用比喻法去解釋。宗教的真理本來具有內在的含義,卻被表麵現象所掩蓋了。如果沒有接受過傳教士傳授的人,是不能揭開真理的奧秘的。伊斯瑪伊派聲稱自己講述的是“內涵的真理”,故又稱“內學派”,,阿拉伯語為Bathiniyens,,

伊斯瑪伊派的秘奧教義是按九段傳授於教徒的。其在開羅傳授此秘奧教義者為傳道長,,Da’yi-ud-Da’yat,,。信徒在接受第一段教義之講述以前,必須立下重誓:若不守所傳授的秘義,若終止為伊斯瑪伊派教友之友教敵之敵者,將受今世最大之災,來世最重之罰。傳道師必於信徒發誓之後,定其傳授報酬之價,必須確認其信徒已經接受所灌輸的秘奧教義,方才接著講述更高的教義。

初段至四段:安拉永以設立與保存其教之任務托付教長,教長應為信徒之唯一導師。安拉所造最為壯麗之物,為數有七,故教長為數有七。此七人名為:阿裏,,1,,—哈桑,,2,,—侯賽因,,3,,—阿裏·宰尼·阿比丁,,4,,—穆罕默德·巴格爾,,5,,—紮爾法爾·撒迪格,,6,,—易司馬儀之子謨罕默德,,7,,。謨罕默德所認識的秘密,為此前諸教長所未及,為安拉所授,再傳給伊斯瑪伊派的傳教士,其他什葉派的傳教士皆不得知曉。

以一種新教代替舊教的設教人,,prophet,預言家,,為數亦有七。每一設教人在世時有輔佐人一人,合計輔佐人有七名名曰沉默人,其任務在於輔佐設教人而保存其教義而已。待此七輔佐人相繼去世,一個新的時代開始,另有一設教人出現,將以前所有宗教廢止,再立新教。設教人與輔佐人世係:亞當及其子Seth,,1,,—挪亞及其子Sem,,2,,—亞伯拉罕及其子易司馬儀,,3,,—摩西及約書亞,,4,,—耶酥及西蒙,,即彼得,,,,5,,— 穆罕默德及阿裏,,6,,。阿裏之後,尚有輔佐人六人,即哈桑至易司馬儀六代伊瑪目,到了易司馬儀之子謨罕默德,則為第七代亦是最後一代設教人。凡人想得秘密教義正解者,必須向伊斯瑪伊教派祈求;一切人類皆應該服從此設教人。

五段:最高教長應該有傳道師十二人周曆世界,其數乃神的智慧所決定。

六段:關於祈禱、布施、巡禮、清淨的秘義;切勿妄信傳說、簡單引證,隻應承認理性的證明。

七段八段:一種宗教的創始人必須有一傳授其訓誡的輔佐人。並為信徒解釋《可蘭經》的神秘意義。

九段:反複重申此前所授教義,及其覺得信徒的確值得授以最高秘密時方才講授:“所謂創造及主因,蓋比喻物質的起源及變化,感應僅為精神之娛樂。傳道者以天啟之事傳於人類,而使其新教在秩序與正義之中合乎人類之需要。當此宗教為公益所必須時,始成為必須遵守之宗教……雲雲。

伊斯瑪伊派的教義中最重要者,在於宣揚“一個新的時代開始,另有一設教人出現,將以前所有宗教廢止,再立新教”,另人聽著有點象《聖經·舊約》裏宣傳的“彌賽亞”,是不是?這正是他的危險之處,伊斯瑪伊派宣傳的“期待中的伊瑪目”重返世界,鏟除暴虐,建立正義的學說,實際是一種隱蔽的反現實的政治活動——目標是當時,,公元8到9世紀,,統治伊斯蘭世界,正在對什葉派大加屠戮的阿拔斯王朝。

4.哈桑其人其事

公元8世紀到10 世紀,在阿拔斯朝的統治下,伊斯瑪伊派作為什葉派異端的一種,處境非常艱難,在遼闊的伊斯蘭世界東方竟毫無立錐之地,隻能竄到敘利亞北方的安薩裏耶山區,潛伏下來,秘密活動。9世紀末,伊斯瑪伊派首領歐貝杜拉·麥赫迪派遣傳教士到北非活動,經過武裝鬥爭,909年,在北非的突尼斯建立了法蒂瑪王朝,公元 968年,又占領埃及,遷都開羅,遂自號哈裏發,稱綠衣大食,與巴格達的白衣大食、科爾多瓦的黑衣大食成鼎足三分之勢。

法蒂瑪王朝的哈裏發曾秘密派遣傳道師前往波斯,故在波斯也有相當多的伊斯瑪伊派教徒。

山中老人哈桑·薩巴赫,,Hassan Sabbah,,活動的年代正是11世紀末至12世紀20年代的波斯,當時波斯的情況是怎樣的呢/如果波斯處在王權強盛的年代,是決不會容忍山中老人這樣的跳梁小醜在波斯境內割地為王的。可惜,波斯當時正處在動蕩不安之中。11世紀中葉,波斯的布威王朝,,932-1055,,正處於滅亡的前夜,塞爾柱突厥人的入侵給了布威王朝最後一擊。

11世紀50年代,波斯地區一片混亂,財力耗盡,突厥人的領袖吐格利爾拜格沒費力氣就征服了波斯地區,1058年,吐格利爾拜格獲得了阿拔斯哈裏發授予的 “東方和西方之王”的稱號,取得了統治的合法性。但是這個剛剛建立的塞爾柱突厥人的國家太野蠻,各地王公紛紛自立,吐格利爾拜格的侄子偉大的阿爾斯蘭,,1063-1072,,短短的9年統治中,雖然1071年8月19日在小亞細亞決定性的戰勝並俘獲了拜占庭皇帝羅曼努斯,但其餘時間就是在不斷的反叛-鎮壓-再反叛-再鎮壓的怪圈中走完的。

他的繼承者,蘇丹馬立克·沙赫,,1072-1092,,在位期間就是山中老人哈桑活躍的時代。波斯的沙赫們雖然極力想在自己入主波斯以後隨手關上身後的大門,但是已經成為波斯人的塞爾柱人不能有效地保衛波斯滅遭野蠻的突厥人的入侵。馬立克·沙赫不得不與自己的親戚們以及河中地區的突厥族野蠻人的戰爭中耗費大量的時間,波斯、小亞細亞在突厥人的馬蹄麵前瑟瑟發抖,內戰使無政府狀態到處橫行。

而曆史上的山中老人名叫“哈桑·伊本·薩巴”,父親名叫阿裏,是阿拉伯也門地區霍麥伊爾部落,,Homeirs,,部落人,後遷徙到波斯的雷伊城,,Rayi,Rai,今伊朗之德黑蘭,,,哈桑在此誕生。後來自稱南阿拉伯希米葉兒王朝後裔,精通算術、幾何、天文,擅長邪術,後來跑到埃及,加入了伊斯瑪伊派。但是在法瑪蒂朝中發生了王子爭位事件,導致伊斯瑪伊派分裂。哈桑支持皇長子,結果失敗被逐出埃及。

於是哈桑履行其教職,在波斯各地旅行多年,終於來到可疾雲城,,此可疾雲非阿富汗之可疾雲,,今加茲尼,,,在今伊朗德黑蘭西北,今名加茲溫,,安頓下來,並派遣傳道師前往德裏姆地區,,Deilem,地望不詳,據《草原帝國》,其地應在今伊朗裏海西南岸之吉蘭省左近,稱為馬讚德蘭地區,有別於今日伊朗的馬讚德蘭省,,,宣揚伊斯瑪伊派教義,信徒日眾,哈桑遂自往Deilim地區,居於阿剌模忒,,Alamout,,城堡附近,,地望不詳,或在今吉蘭省?,,,後又變更姓名移藏堡中。1090年9月6日,哈桑奪取了伊朗西北的“阿拉木圖”,,波斯文“鷹巢”,,堡壘,趕走馬立克·沙赫在城堡中的駐將馬哈迪,,Mahadi,,占有此堡。此堡壘位於阿勒布茲山脈中,海拔一萬英尺以上,地勢險峻,阿薩辛派的信徒以此為根據地,擊退了賽爾柱人的多次圍剿,統治了伊朗北部的山區。這一王國曆史上被稱作“阿拉木圖謝赫朝”,其統治者被稱作謝赫,哈桑就是第一任謝赫。哈桑占有此根據地以後,複占領附近諸鄉,組織成一個名叫魯德巴爾的地區 ,,Roudbar,考今日吉蘭省南部厄爾布爾士山脈與克孜勒烏讚河之間有城名魯德巴爾,,,境內各城堡或以力取,或以計奪,在各險峻之處建城堡守衛。此地原來的領主來此劫掠,攻阿剌模忒城堡不下而去。

由於哈桑在山中立國,因此被稱為“山中老人”或“山中長老”。他的繼承人和他一樣在山中神秘的生活,因此每一代謝赫都被稱作“山中老人”。這一點和日本戰國時代許多忍者派別類似,比如蜂須賀流忍者的首領都叫小六、服部流忍者的首領都叫半藏、風魔流忍者的首領都叫小太郎等等。

哈桑又派人前往庫希斯坦,,Khuzistan,,傳教,,庫希斯坦,古地名,在阿富汗赫拉特-伊朗內沙布爾-伊朗伊斯法罕-伊朗亞茲德四城之間的廣大荒漠地區,今天的卡維爾鹽漠和加恩山脈地區,,,故伊斯瑪伊派教徒在此也據險設堡——兩地都成了半獨立的王國。蘇丹馬立克·沙赫見伊斯瑪伊派聲勢太盛,以為心腹之患,曾譴軍圍攻阿剌模忒堡和庫希斯坦境內諸要塞,但是1092年,馬立克·沙赫去世,波斯塞爾柱帝國內亂開始,無暇顧及,伊斯瑪伊派勢力日見座大。

哈桑依靠盲信盲從的黨徒大搞暗殺,致使遠人畏伏。1092年馬立克·沙赫去世前約三個星期,,1092年10月16日,,,哈桑將馬立克·沙赫賢明的創造了阿巴斯帝國賽爾柱王朝的黃金時代的天才波斯籍宰相——尼讚姆·莫爾克暗殺。據曆史記載,尼讚姆有勇有謀,能文能武,集軍政大權與一身,當時的賽爾柱蘇丹馬裏克在位的整整二十年中,“除了狩獵外無事可作”。尼讚姆知識淵博,治世有方,寫下了著名的行政學論文《政治論》。他還傳播教育,興建學校,在巴格達建立尼讚姆大學。他熱心學術,獎勵科學研究,門下匯集了不少的學者。他還時常領兵作戰,並屢屢獲勝……尼讚姆在1092年死於暗殺派之手,實在可惜……

後來,暗殺派還暗殺了霍姆斯和大馬士革的長官、法蒂瑪王朝的哈裏發阿米爾、十字軍的黎波裏國王雷蒙二世和耶路撒冷國王康德拉……甚至還兩次試圖暗殺伊斯蘭世界的超級英雄、騎士精神的化身撒拉丁!幸好沒有成功。

哈桑在其所居高山上,掌握著敵人的生死之大權。偏偏此時塞爾柱王朝內亂,諸王公大臣也與哈桑勾結,剿除異己,遺禍江東。於是波斯國內到處都有刺客的身影,人人自危,告密日盛,無人不受猜疑。及1093年,馬立克·沙赫長子巴爾基雅魯克即位,,1093-1104在位,,,曾被一名“內學派”,,見前,,所傷,其軍隊中亦有眾多伊斯瑪伊教徒,於是手下諸將甲不離身,寢食難安。人民盛傳巴爾基雅魯克對易司馬儀教派友好,巴爾基雅魯克為釋其疑,嚴搜軍隊,大肆屠殺伊斯瑪伊派,並在國內各地鎮壓伊斯瑪伊派分子。

及巴爾基雅魯克之弟穆罕默德,,1105-1118在位,,即位以後,曾連續7年將魯德巴爾的莊稼破壞,欲用此法斷絕阿剌模忒及蘭巴撒爾,,Lembesser,,兩城堡的糧道,然後再圍攻。當時人們都認為阿剌模忒勢難久守,然而天佑哈桑,1118 年穆罕默德死,其子馬赫默德·伊本·穆罕默德即位,,1118-1131在位,,,其宮廷要人與哈桑私通者終止戰事,阿剌模忒等堡轉危為安。

後統治呼羅珊-東伊朗-河中地區的強大的蘇丹桑伽,,馬立克·沙赫幼子,1096-1156在位,,欲遣軍前往庫希斯坦境內掃蕩伊斯瑪伊派城堡,哈桑遣使求和,桑伽不許。哈桑乃命蘇丹之一名侍者乘夜將一柄匕首插在蘇丹床前地上。桑伽醒來見此匕首,不知何人所為,乃密其事不發。不久哈桑來信稱:“設吾人對蘇丹陛下不懷善意,則地下所插之匕首將插於陛下之胸膛。”桑伽見信乃許以與伊斯瑪伊派言和,終其身不複言征伐伊斯瑪伊派之事。這也是哈桑勢力最強之時!

哈桑持己甚嚴,嚴守《古蘭經》訓教,決不逾越。觀其處置兩個兒子的嚴厲可見其性格之堅強。其一子因刺殺一名身為庫希斯坦長官的伊斯瑪伊派教友,另一子因行為放蕩,皆被哈桑仗斃。

1124年5月23日,哈桑·薩巴赫以入居阿剌模忒堡之第34年去世。在此34年中哈桑從未下堡一次。走出其宅第僅兩次。哈桑終身都在密室撰寫教義統治國家。未死以前,哈桑將國事傳位於舊友蘭巴撒爾堡統將烏米德,,Kia Buzurk Umid,齊亞·布左爾克·烏米德,,。

5.再說說山中老人建立的“暗殺派”。

阿薩辛派“隻問目的,不擇手段,把暗殺變成一種藝術”。山中老人在山穀中建立了一座大花園,花木庭榭,美麗無比。宮殿輝煌,裝飾有無數金銀珍寶,到處有管子流通美酒、蜜糖、牛乳。園中充滿各族美貌的少女,能歌善舞。山上養了一批幼童,從小就教導他們,說為領袖而死,可以上升天堂。等他們到了二十歲時,在他們的飲料中放入迷藥,於他們昏迷中每次四人、或六人、或十人一批抬入花園,任由他們在花園裏無所不為,所有美女都溫柔的服侍他們。這些青年盡情享樂,舒服之極,相信確是到了《可蘭經》中所說的天堂樂園。過了一段時候,再用迷藥將他們迷倒,抬出花園。他們轉醒之後,甚是失望,山中老人召他們來見。這些青年自幼深受教育,確信山中老人是回教聖經中所說的大預言家,對他絕對崇拜。山中老人問他們從哪裏來,都答稱來自天堂樂園。山中老人於是派他們去行刺,說為教盡力,死後可入天堂。這些青年為了返回天堂享樂,行刺時奮不顧身,但求早死,所以往往成功。

6.哈桑以後的阿剌模忒堡主世襲及大事記

,,1,,烏米德,,1124-1138,,

,,2,,穆罕默德,,1138-1163,,

,,3,,哈桑,,1163-1171,,

,,4,,穆罕默德,,1171-1210,,

,,5,,紮剌勒丁·哈桑,,1210-1222,,

,,6,,阿剌瓦丁·穆罕默德,,1222-1255,,

,,7,,魯克賴丁·庫沙,,1255-1256年11月19日,,

魯克賴丁·庫沙於1256年11月19日出降於旭烈兀西征波斯大軍,1257年往朝見蒙哥大汗時被殺於道。

烏米德任上,,1124-1138,,,教主遣效死之徒暗殺政敵之風愈烈。其效死之徒自稱Fidayis,阿拉伯語犧牲之意。桑伽蘇丹之宰相阿布·納希爾曾率軍蹂躪伊斯瑪伊派領地,次年即被暗殺。巴格達阿拔斯朝哈裏發莫斯忒爾·拉施德,,1135,,,拉施德,,1138,,均被烏米德派人暗殺,此後,阿拔斯朝哈裏發遂不敢立於公眾麵前。

烏米德孫哈桑任上,,1163-1171,,,改變宗教習慣,哈桑自稱即將來臨的伊瑪目的輔佐人,命信徒不必再守齋月。遂為正統穆斯林所不齒,稱伊斯瑪伊派為木剌夷人,,Molahidas,阿拉伯語,迷路的人,,,1171年,埃及法蒂瑪王朝被撒拉丁所滅,撒拉丁使埃及重新改信遜尼派正教,鎮壓什葉派,特別是阿薩辛派的叛亂。哈桑遂自稱是法蒂瑪王朝帝係後人,意欲統一易司馬儀教派。不料,哈桑不久被其內弟所殺, 1171年,哈桑之子嗣位,遂成為一切伊斯瑪伊人之教主。

然而正統派視之如寇仇,Rouyan城伊瑪目法庫爾·伊斯蘭首暢其說,在加茲溫城告戒市民勿受其誘惑,凡有自伊斯瑪伊派地界來者,一律斬殺。法庫爾·伊斯蘭旋即被人暗殺。

穆罕默德死後,其子紮剌勒丁·哈桑,,1210-1222,,改奉遜尼派正教。巴格達哈裏發曾使紮剌勒丁·哈桑部下前往暗殺麥加城之埃米爾,刺客不識其人,誤殺其弟。

阿剌瓦丁·穆罕默德,,1222-1255,,是一個精神病人,9歲即位,恢複伊斯瑪伊派信仰,迫害遜尼派教徒。此人在位期間曾使人暗殺紮蘭丁蘇丹派駐剛加,,Ganja,,城的統將,隻因此將對阿剌瓦丁·穆罕默德的使者不敬。刺客暗殺統將以後,氣焰囂張,持帶血之匕首進入剛加城堡,意欲刺殺紮蘭丁的宰相謝裏夫 -木裏克,幸虧宰相事發時不在家,免於一死。後刺客被居民用磚石打死,死前高呼“吾輩是吾主阿剌瓦丁·穆罕默德的犧牲(Fidayis)”。1255年 12月27日,阿剌瓦丁·穆罕默德被其子聯合其幸臣哈桑謀殺。

此前1251年,蒙哥即位為蒙古大汗,遣旭烈兀西征,消滅伊斯瑪伊派。此次西征皆因此前蒙哥隨拔都西征時,曾遇見加茲溫城大法官舍思丁,,Schems-din,,,見其人前來謁見時身著鎖子甲,怪而問之。大法官告以“常穿此甲以防伊斯瑪伊人的匕首”並詳述此班暴徒之惡行。蒙哥聞之大怒,念念不忘,故於1251年大會上將此目標提出。

1256年,旭烈兀率領蒙古鐵騎度過阿姆河,挺進波斯,在伊朗和伊拉克一帶建立了伊兒汗國。他當然不會允許阿薩辛派這樣的恐怖組織在自己國內存在,於是提出,隻要暗殺派投降,可以保證其成員安全。

當時的暗殺派首領、末代“山中老人”魯鏗丁在這樣的威嚇下屈服了,率眾出降。在他的帶領下,屬於暗殺派的一百多個大小城堡相繼投降。而蒙古人在解除了他們的武裝之後,將所有城堡搗毀,一個不留,而暗殺者的大本營阿拉木圖更是被夷平,堡內財物被劫掠一空。

接著,旭烈兀違背了諾言,下令將阿薩辛派眾人全部殺死,“雖在繈褓者,亦不幸免”。曾威震西域二百年暗殺組織刹那間崩潰了,魯克賴丁·庫沙全族被斬於加茲溫,不留一人。後呼羅珊蒙古大將以征發民兵為名,將庫希斯坦的伊斯瑪伊教徒全數殺死,其在他處之伊斯瑪伊人亦遭屠殺之命運。但這教派分布甚廣,總部被摧毀後仍在別的地方繼續恐怖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