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清明】懷念
自從父親去世後,便覺人生再往前走就是死亡,再沒有一道防護欄。也許父母雙亡的中年人都有此感吧。今日想起來,猶覺對媽媽很愧疚,因為她70出頭就過世,去世前還忍受疾病折磨近兩年。在此我要感謝我的兩個姐姐,她們在媽媽最後臥床不起的一年半裏,任勞任怨,幾乎沒有過抱怨地照顧她。
媽媽年青時算不上絕色,但也漂亮出眾。她很有進取心,在我爸被下放到農村後她幾乎是靠一個人的收入支撐了整個家。我還記得她下班後做副業的辛苦,隻為改善一點生活。因為媽媽的努力,我們從小沒有挨過餓。
我們三姐弟小時候都怕媽媽,因為父親不咋理事,隻是人緣好,而媽媽必須照顧柴米油鹽,所以她操勞得多些,自然就對我們管得多些。長大以後我們方能理解媽媽,終於意識到父親在許多方麵對不起媽媽,所以當媽媽去世後,大姐曾說過重話,說父親對媽媽的早逝該負一半責任。話是這樣說,大姐和二姐對父親晚年的照顧絲毫不拉,讓父親能在睡夢中帶著笑容去世。
媽媽過世後大姐是最難過的,好久都無法安睡。按大姐的說法,她曾答應帶媽媽去遊三峽,卻因工作繁忙一直沒去,以致於成為終身痛憾。她這樣說後我也很惶恐,因為我居然不知道媽媽有此宿願!為讓大姐解脫也讓自己安心,媽媽去世後的第一個夏天我帶著孩子們回中國,和姐姐們等一幫親友,帶上媽媽的遺像去遊了一趟三峽以及附近景色,耗時近兩周。
媽媽與兒子在一起時,似乎是她最快樂的時候。我兩個姐姐也如是說,這讓我深感慚愧,因為我自高中時就在外。對媽媽唯一的安慰是,曾帶著媽媽在美國旅遊,雖然那時我還在讀書。工作後回國探親時,也曾在媽媽精神還好時帶上她去旅遊幾次。
還記得我們三姐弟以及一個侄兒並他女友(後結婚)爬青城山,爬到近老君廟處媽媽臉色發白,嚇得我魂飛魄散,背著她就往山下跑。路人見之,都說這個兒子好有孝心。
媽媽去世時我沒法趕回去,但父親去世時我正好在中國辦事。在回美前的晚上,自個兒在機場的酒店裏噙滿淚水寫了一首詩,曾在原創發過,今日再發一遍,以寄相思。另外一首是鄰兄小說裏特帝寫給王妃的,鄰兄也借來懷念父母。
(重)
這是一片載著童年的地方
這是一片印著麵孔的地方
這裏,一次次離開
一次次回來
這是那片父母生活、養育和死去的地方
終於,再沒有人
如此般的想念我
(懷念)
懷念的,就是那些小小的細節,
和每一個細節時的音容和心情。
正是那些看似平常的瑣碎,
一點一滴, 蕩漾在心中,
每一滴,都練成珍珠,
串成人生最珍貴的珠鏈。
我常常把她,掛在胸口
在寂寞的時候,溫暖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