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琢磨著怎麽寫作中老去

來源: 2022-02-03 18:58:54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前兩天在譯文網看到了一篇文章,是伯特蘭.羅素先生寫的一篇小文,談到如何慢慢變老,他是幽默的指出應該是如何不變老,也就是如何安然的麵對漸漸步入垂垂老矣的老年生活。他當然是睿智敏銳的,很多人麵對死亡是帶有恐懼心理,他也特別指出這種狀況不應該發生在老年人身上,因為在生命的最終階段,人生中該發生的酸甜苦辣,都己品嚐。當然他老人家是世襲貴族,一生成就碩果累累,也許有些人會這樣酸酸的嘟嚕。看過他的一些個人介紹,知道他很小的年紀父母就不在了,主要是祖父母那代撫養長大。對於孩子天性中對父母的依賴(特別孩童階段,母親的角色很重要)他跟所有同年齡階段的孩子感受是一樣的,這於出生背景無關。青少年階段,他對於生命的本質,求知欲是強烈的,那個時候,他介入了哲學,開始了自己的思考。他的出生,他的經曆形成了他獨特的人生價值觀。他當然是個智者,雖然他的有些著作的觀點不是完全認同,但不可否認他對人類曆史上的貢獻。其實他的一些書對世俗人引導怎麽樣可以更好的在自己生活上的改善,那都是他經驗之談。就象這篇譯文談到的人最好發展個不是個人最喜歡的興趣愛好,這也是我的理解。


我當然有資格不住點頭讚同。太對啦!

你看,我最喜歡的愛好就是時尚類的,喜歡逛街看漂亮的服飾,試穿,然後想著擁有,有時買了回家後不滿意再跑一趟退貨一點都不累)。還有看家居係列,庭院景觀。也許自己是懶人,這種直觀似的美感滿足是很愜意,隨意的。當然博物館的一些藝術大作也是內心由衷愛慕的。那是提升的美感感受。曆史上的藝術大作表現出的是一種思考,引起靈魂,心靈觸動的往往是上升到了哲學高度。那是一種熏陶。所以有些大師的作品,往往會出來一個哲學理念來詮釋他的意義,當然包括美學。好像攝影也是我自己滿隨意喜歡的一種愛好。總之這些愛好,是輕鬆的,也很簡單的就可以達到。


那麽什麽是我個人較覺得較勁的愛好呢?

那就是作為文學愛好者的我來說就是寫作了。其實,閱讀也算是我的一種愛好,不過有份量的閱讀不是件輕鬆的事,自己喜歡曆史,哲學類。曾經花心思閱讀的白話本《道德經》,在記憶中影響深刻,因為有很多得到。好像在小學階段最後兩年閱讀了些世界名著,當然是囫圇吞棗,早拋到九霄雲外去了。記得很清楚初中2年級不知怎麽回事竟然讀了《一個孤獨散步者的遐想》,那時可能是突然間覺得是怎麽回事。這本書毒害很大,難怪現在經常孤獨散步。哈哈。那時還著迷於”UFO“現象,當時有個雜誌連刊就是專門介紹飛碟事件的。記得那一年學校組織個夏令營去個沒開發的山部林區活動,我就在深山霧林中看到遠處山頭有個圓形飛行物來回在山兩頭飛行,大約持續了23小時。當時,還叫了同營的夥伴們去看,他們也驚訝不止。事後多年,碰到了當年的一位營友,還談起了這事,都覺得有趣。目前自己的閱讀更專注於史哲類,希望能確切些得到了解。當然閱讀方式可以是多方麵的,同類的題材希望能多渠道的了解,畢竟每個寫作者的角度,理解重心各有側重(跟時代有關,曆史背景有關,作者的文學素養,修養有關)所以就是花一輩子的時間在了解學習也是一種樂趣。對於母語是中文的讀者來講,譯者的全麵素質那就太重要了。畢竟盡量準確到位的翻譯表達原作者的文字內容,文字內涵那是一種挑戰。所以對盡職的翻譯者表達敬意!

 

總之,閱讀也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自己也有體會。一本好的書,是可以花一輩子時間不停閱讀的。也許每個時間段,出於對書本要閱讀的意圖不同,也許是為了某個了解欲望,也許單純是回味閱讀快感,好的書終會帶給有你不同時間段新的一些發現。活到老,學到老。古人的話是智慧結晶一點不錯。


那麽一些有表達欲望想要付諸於行動的就是寫文字了。文字的表達方式也不同,有的文字樸素,有的文字華麗。當然讀者的喜好也不同。很多閱讀者是在他們自己喜歡的文字得到一種價值認定,情感安慰。不過,不管文字表達方式以哪種方式出現,寫作者應該要對自己的作品負責,那就是一種責任感。


總之寫作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對我來說是這樣。所以它是我要發展的是自己不是最感興趣的愛好。那麽就如羅素老先生說的那樣,找到興趣愛好安然的老去。那麽我會在一直捉摸著怎麽寫好文字中老去,一直到死亡為止我還在琢磨著。

 

 

寫於01/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