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生活中 不容易的決斷 與思考中的邏輯

來源: 2022-01-27 17:44:18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1.拔不拔牙?

女兒大概10歲時,恒牙已長好1,2年了,而身體還未發育,這是箍牙的最好時機。醫生說:50%以上的東亞人牙量過滿,可能要拔掉4顆牙,這樣才箍得好。箍了一個月後,醫生說:女兒最好拔4顆牙,否則箍得效果不好。並給我一周時間作決定。

拔牙會傷害記憶力,怎麽辦?因為後果嚴重,全家把決定權交給了我。經過一周的思考,我告訴全家:如果是男孩,堅決不拔。而女兒必須拔,否則會影響未來的幸福。由於拔牙,女兒的記憶力變差了不少。

2.同行壓力

女兒5歲開始學鋼琴,她的老師是一位東歐移民。女兒進入9年級時,她身邊有5位年齡差不多大的孩子,紛紛離開這位東歐老師,轉投當地一所大學裏的鋼琴教授,去提高水平。這5位孩子是在半年內,前後不斷地離開,東歐老師難受的不行。女兒心癢得不行,她也想轉走(同行壓力)。我告訴女兒:你又沒打算靠鋼琴吃飯,你隻是彈了玩玩。進入高中,本來就會很忙,哪有時間提高鋼琴水平。

聽說那5個孩子,每天彈2個小時。而女兒每周,在去見東歐老師前,彈40分鍾。東歐老師見女兒沒走,便很暖心。這5個孩子,最後也沒選鋼琴,為自己的職業。從大學錄取的結果來看,女兒最後的選擇是正確的。

3.幸存者偏差

二戰中,許多美軍飛機,最後晃晃悠悠地 飛回來了。機身上彈孔累累。有些專家認為:應該在彈孔的部位,加厚鋼板(因為那些部位容易被打中?)。而大聰明說:應該在 沒有彈孔的部位,加厚鋼板。因為被打中 沒有彈孔的部位 的飛機,根本就飛不回來。

我們當地有個不怎麽樣的,貝海文大學。過去,總共有1千多名 在校生。近年來,她有4千多名 在校生。2千多名,來自中國。貝海文大學的中國留學生90%都回國了。如果用貝海文中國留學生的出路,來看中國留學生在美的出路,便是幸存者偏差了。最近拜登政府,打算擴大理工科留學生的 工作簽證配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