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中窺豹說說俄國文化-- 湊個熱鬧,看下麵大夥兒討論俄國音樂,發一下以前寫的

來源: 2022-01-08 10:21:29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美國作者Amor Towles出版於2016年的書, 時代背景是俄國最後的貴族在曆史的驚瀾中被拘捕一生的故事。 可圈可點之處太多, 好多次讓我開車的時候或淚水朦朧。 或心如重擊。 作者文筆細膩得比Amy Tan有過之而無不及, 不同之處在於男作者Amor Towles多了對曆史的表達。 

書裏有一個場景, 吃飯鄰桌的德國人英國人嘲笑俄國對歐洲文化的唯一貢獻是伏爾加。 男主角站起身,細數俄國的三大貢獻。

其一是契訶夫的短篇小說和托爾斯泰的戰爭與和平。 其二是柴科夫斯基的核桃夾子芭蕾舞劇。 德國人嘟囔說故事源於德國作家。 男主說如果不是柴科夫斯基, 核桃夾子就永遠隻在德國, 而不會像現在這樣是每一個歐洲孩子的夢中聖誕。 第三個是魚子醬。 

 

作者草蛇灰線,浮脈千裏。 後麵的章節解釋了俄國被西歐列強嘲笑的曆史背景。 俄國除了彼得大帝在位時的一時強盛, 其他時間段都是西歐強國的窮親戚,被西歐看不起。書中紅軍上校,蘇聯的特殊警察頭目對男主痛心疾首說的一番話。

作者也借書中角色說出他對俄國國民性的一個理解: 魚死網破的絕決。
比如19世紀拿破侖征服莫斯科,法軍才住幾個晚上,莫斯科就被俄國人放火燒了。
https://en.wikipedia.org/wiki/Fire_of_Moscow_(1812)

The 1812 Fire of Moscow broke out on 14 September 1812, when Russian troops and most of the remaining residents abandoned the city of Moscow just ahead of Napoleon's vanguard troops entering the city after the Battle of Borodino.

再比如20年代蘇聯農業公有化, 俄國農民就寧願把一半家禽都殺了,也不充公。
https://russiapedia.rt.com/of-russian-origin/collectivization/

In despair, people killed their own cattle and burned their own fields. Livestock population decreased to half its size. Riots started here and there, and after being suppressed they turned into acts of terror and sabotage.

再比如決鬥。大詩人普希金就這樣走了。
https://en.wikipedia.org/wiki/Alexander_Pushkin#Death?

讀書筆記被我寫的幹巴巴的。 其實原書的魅力之一是, 這些幹巴巴的曆史, 通過書中人物之口, 在有衝突的場景中被充滿情感的表達出來, 讓讀者不僅理解前因後果, 而且可以relate in a personal lev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