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水滸》:柴進為什麽仗義疏財
落魄貴族的掙紮
黃波
水滸一百單八將,上梁山的原因有幾種不同的模式,其中最容易激發讀者之共鳴的,則是在官府和豪強的擠壓、迫害之下,非如此不足以安身的模式,謂之“逼山梁山”,代表人物是林衝,而與此相近的則有“小旋風”柴進。柴進因叔叔被高唐州知府高廉的妻舅殷天錫強占花園,前往理論,結果“失陷高唐州”,最後隨著前來解救他的水滸英雄落草上山。
可是柴進的上梁山與林衝表麵相似,實質卻大有區別。想那林衝,雖然武藝超群,居家過日子時卻是一安分守己之良民,反觀柴進,則大異其趣。《水滸》書中說他是“後周柴世宗嫡派子孫,因祖上有陳橋讓位之功,太祖武德皇帝敕賜他誓書鐵券在家,無人敢欺負他。”這樣一個受盡優禮的人,平日喜歡做什麽呢?柴進村中小酒店的老板說得明白:“專一招集天下往來的好漢,三五十養在家中。常常囑咐我們:‘酒店裏如有流配來的犯人,可叫他投我莊上來,我自資助他。”這在封建王朝已容易被認為有不軌之心;更有甚者,對官府明令通緝的要犯,柴進屢屢加以蔭庇,像做下驚天大案的晁蓋等人,就是柴進介紹遁入梁山泊的,這已經是不折不扣的犯罪了。
柴進在江湖上享有極高聲譽。第三十五回,石勇在酒店裏不肯讓座,拍著桌子道:“老爺天下隻認得兩個人(即柴進、宋江),其餘的都把來做腳底下的泥”,晁蓋等人初上梁山,為王倫所不容,但王倫還要顧忌“於柴大官人麵子上不好看”。探究柴進之獲得江湖好漢的敬仰,既不是因為他有什麽驚人的才藝,也非其門弟和財富,而是因為他支配財富的方式,“仗義疏財”,“門招天下客”,不論是真的英雄,還是雞鳴狗盜之徒,誰來找他都會有麵子有收獲,很對江湖中人的脾胃。那麽柴進為什麽會如此不惜錢財?是一種視金錢如糞土的天性,還是別有機心?如果說純粹是一種個人美德,很難解釋他疏財為什麽還甘冒那麽大的風險,更難解釋柴進對他村子中的普通百姓為什麽沒有多少義舉可言。
柴進的“仗義疏財”、“門招天下客”說到底隻是落魄貴族的一種掙紮。“無人敢欺負他”,那都是過去的事了,遭逢一個失序的時代,隨著新貴的崛起,舊貴族的地位和權勢已經受到了挑戰。新舊貴族的此消彼長在柴進和殷天錫的對話中表現得淋漓盡致,柴進道:“我家也是龍子龍孫,放著先朝丹書鐵券,誰敢不敬!”殷天錫喝道:“這廝正是胡說!便有誓書鐵券,我也不怕!”殷天錫為何如此張狂?不外因為他背後站著高廉,而高廉的背後站著當朝太尉高俅罷了。新舊貴族的衝突是封建王朝裏常要上演的劇目,特別是在秩序失範、慣常的倫理規則受到蔑視的時候,新生的權貴們已經不滿足於已有的權力和金錢,還渴望身份和尊榮。我疑心殷天錫們未必非要那個園子不可,不過欲借此打擊舊貴族的聲勢而已。應該說柴進是個非常精明富有遠見的人,早在這場衝突前,他已敏感地意識到他可能遇到了先輩們未曾遇過的困局,應對這種困局,不是他們習慣的那種靠在官府中上下其手就能避免家族衰敗的,而必須借助一般被視為非正統的力量,就是俠客和遊民,以預為之用。果然,當他被關在高唐州監獄的時候,不惜大動刀兵前來相救的都是他往日施過恩惠的人。
“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柴大官人的“仗義疏財”故事,驗證的卻是現代經濟學中的一個原理,這真是一件很有趣味的事。
(刊6月25日《文匯報》筆會版“說破英雄驚殺人”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