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說點不同意見,我個人覺得後四十不錯,大觀園算是個理想社會,長大了出來了人物和從前是有不同的,寶玉
之前不想麵對的成人世界他終究得麵對,黛玉一樣,她不是不食人間煙火的仙子而是個貴族少女,身份地位哪樣也不會少考慮,她較別人真情的地方是她心性專一,隻認與寶玉的感情,不為謀求生存地位而改弦更張,這是她的純真感人,後四十把她的死寫的尤為傳神,一句“寶玉你好…”恨恨而終。我比較同意林語堂的看法,後麵這四十回文字口角與前麵是統一的,甚至不似續作。曆代紅學考古就是詬病它沒有把賈家寫成白茫茫大地真幹淨,出了個蘭桂齊芳,違背了曹雪芹原先的設定,其實蘭桂齊芳又怎樣呢,屬於賈寶玉那代人的故事結束了,寶玉所反抗的東西勝利了,符合製度的得以存活,世間本就如此,悲傷隻能靜靜流淌。內核的悲劇屬性並沒有減少,所以我覺得後四十如果真是續作,那此人實有補天之能,了不起。我更傾向於高鶚自己的說法,他得了曹雪芹的殘稿,修補校訂了一下發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