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章的標準(作者:梁衡)

來源: 2010-10-28 15:52:06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文章來源:http://news.guoxue.com/article.php?articleid=20835

《嶽陽樓記》這篇文章到底好在什麽地方?在下評語前,不妨先探究一下好文章的標準。概括地說可以叫做“一文、二為、三境、五訣”。 

  一文是指文采。文者,紋也,花紋之謂;章者,章法。文章是一門以文字為對象的形式藝術,它要遵循形式美的法則,並通過這個法則表達作者的精神美。 

  “二為”是寫文章的目的:一是為思想而寫,二是為美而寫。既要有思想價值,又要有審美價值。文章有“思”無美則枯,有美無“思”則浮。 

  “三境”是指文章要達到三個層次的美,或曰三個境界:一是景物之美,描繪出逼真的形象,讓人如臨其境,謂之“形境”,類似繪畫的寫生;二是情感之美,創造一種精神氛圍叫人留戀體味,謂之“意境”,類似繪畫的寫意;三是哲理之美,說出一個你不得不信的道理,謂之“理境”,類似繪畫的抽象。這三個境界一個比一個高。 

  “五訣”是指要達到這三境的辦法,即“形、事、情、理、典”,文中必有具體形象,有可敘之事,有真摯的情感,有深刻的道理,還有可借用的典故知識。 

  以這個標準來分析《嶽陽樓記》,我們就不難明白它為什麽稱得上“千古第一美文”。 

  《嶽陽樓記》的核心是闡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道理。但如果作者隻說出這一句話,這一個理,就不會有多大的感染效果,那不是文學藝術,是口號,是社論。這篇文章好就好在它有形、有景、有情、有人、有物的鋪墊,而且全都用優美的文字來表述,用了許多修辭手法。在“理境”之美出現之前,已先收“形境”、“意境”之效,“三境”之美俱全。再加上貫穿始終的文字之美,算是“四美”了,在內容和形式兩方麵都分別達到了很難得的高度。



請閱讀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 選書五法則(來源:信息時報)
  • 忘記玄奘是可恥的(作者:周國平)
  • 推敲”故事屬虛構(作者:寧源聲)
  • “烏紗帽”等古代官服的由來(作者:孟暉)
  • 三毛這樣說“水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