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娘家行(5):月亮城的中秋夜

來源: 2009-10-17 06:49:55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自古以來,故鄉揚州被人們稱為“月亮城”。曆代文學家和藝術家創作了許多詠頌揚州月色的詩文、書畫、和音樂歌舞。從杜牧的“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徐凝的“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到陳羽的“霜落寒空月上樓,月中歌唱滿揚州”,以及鄭板橋的“月來滿地水,雲起一天山”。。。。。。而被前人譽為“孤篇蓋全唐”的《春江花月夜》就是揚州人張若虛創作的。張若虛筆下的“春江”描寫的是當時揚州南郊的江濱。其詩中描寫的景色就是那裏月色的藝術再現。如今的故鄉揚州,每到了中秋就有“二分明月文化節”。

象全國其它地方一樣,故鄉中秋節的各種習俗也是圍繞著那輪明月展開的。中秋夜,在故鄉賞月的地方很多,其中最有名的大概是瘦西湖的“月觀”和“五亭橋”。中秋夜,劃船到五亭橋下,如果時間和角度合適,在五亭橋下的十五個橋洞裏都可見到一輪圓月。近年,乘坐遊船遊覽故鄉重新開發的古運河風光帶也是中秋夜賞月的好去處。這次,我和親人們選擇了乘坐遊船賞月。

在故鄉“月亮城”與所愛的人同賞中秋明月感到格外的溫馨、親切、和浪漫。然而,幸福中也帶著一絲感傷。相聚是如此的短暫。中秋節過後的第二天我和先生就將告別親人,啟程遠行。“。。。。。。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故鄉的中秋夜,月是天上的園,餅是地上的園,而相聚是人心的園。

【後語】:至此,“2009年秋回國探親婆家行和娘家行雜記”全部結束了。謝謝感興趣朋友們的耐心跟讀和點評。我曾經在《從“婆婆媽媽作者”到“契訶夫的徒弟”》帖子中分享過:“我喜歡寫是為了記錄生活中發生的事情和感受,免得將來年老忘事。我喜歡寫也是為與親人和朋友們分享我們的生命,同奔人生路。”探親結束後與親人們的分離帶給我無奈、憂傷、與惆悵;但也帶給我對重逢的期盼、幸福、和向往。。。。。。祝福故鄉,祝福故鄉的親人們。




音樂《春江花月夜》

踏出家門不久,首先見到的是中秋夜月光和華燈照耀下的荷花池公園


中秋夜月光和華燈照耀下的荷花、垂柳、和亭台樓閣


通向繁華遊船碼頭之前的一段寧靜古運河


燈火通明的古運河風光帶遊船及其岸上建築


遊船經過普哈丁園。阿拉伯人普哈丁南宋末年來揚州傳伊斯蘭教,創建了仙鶴清真寺,去世後葬於此。這座既有阿拉伯風格又有地方特色的七百多年建築包括墓園、清真寺、和園林三部分。普哈丁建的揚州仙鶴清真寺與杭州鳳凰寺、廣州懷聖寺、泉州麒麟寺被稱“中國四大清真寺院”。


乘坐遊船遊覽途中見到的一首遊覽花船


乘坐遊船遊覽途中見到的一首宣傳保護環境的綠色遊船。從我們乘坐的遊船拍攝同一個水麵上的另一首遊船比較困難,隻能拍攝其中的一部分。


從遊船上拍攝到的古運河岸邊建築及分叉支流上的弓橋


離開繁華的古運河遊覽段,漫步走回家時經過修複後的古老南門城牆區域。


在中秋夜賞月過程中,我有二次請企鵝先生拍攝明月。但他說:“我們用的相機是鳥槍(翻譯:普通數碼相機),不是攝影愛好者們用的大炮。此相機不可能拍到清晰的月亮照片。拍不好,豈不是糟蹋了故鄉‘月亮城’的美名。”不知他是沒信心還是忽悠我這個不懂攝影的人。不過,聽之有理,我也就不糾纏他了,而是專心賞月和欣賞美景。就請朋友們欣賞我從網上下載的二張比較象我故鄉中秋月的照片吧。

(blog.9811.com.cn)


(http://sucai.jz173.com/13/14/35/3402/view392658.html)

2009年秋回國探親雜記(上)
《2009年婆家行(1):山村之秋》
《2009年婆家行(2):徒步爬山路,看山村,觀山景》
《2009年婆家行(3):山珍野果和農產品》
《2009年婆家行(4):再訪西湖》
《2009年婆家行(5):藍天白雲下的健身山》
《2009年婆家行(6):相見時難別亦難》

2009年秋回國探親雜記(下)
《2009年娘家行(1):古城之秋》
《2009年娘家行(2):故鄉的園林 (上)》
《2009年娘家行(2):故鄉的園林 (下)》
《2009年娘家行(3):維揚佳肴--水鮮產品》
《2009年娘家行(4):健身公園和拜師經曆》
2009年娘家行(5):月亮城的中秋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