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式廣東話俗語
個人覺得,看周星馳等的電影而不懂香港俚語,形同“水瓜打狗”(歇後語:唔見咁橛),即所得回的不多。恕我直言,配普通話跟配英語一樣,不能傳達星爺的抵死港式詼諧於十一。試舉三例如下:
(一)無厘頭(無厘頭 )
(粵)呢句嘢嘅出處其實係「冇理由」,諧音搞笑成咗冇奶油,又諧音搞成咗一句粗口:無厘頭X。呢個X係某性別人類嘅特徵。所以唔出得街。
(國)本來是句香港市井髒話。基本意思是“沒理由”,後來諧音又諧音成為無厘頭。在港時,曾經有一位來自上海的貴族士女向我抱怨某人太過無厘頭。我出於人性本有良知,就半明示半暗示太太小姐尤其是女孩子萬萬不可口出無厘頭,否則給人家吃了豆腐也懵然不知。伊人果然冰雪聰明,隻是臉上泛紅了好一陣子。
(二)鵪鶉那樣子(鵪鶉咁嘅樣 )
(粵)就係話個樣同埋個表情純真到死,好容易俾人呃咗都唔知。又有所謂「剝殼鵪鶉」,即係話嗰啲剛到青春發動期嘅少女。
(國)弄古典詩詞的,大概都知道“鷓鴣天”這個詞牌。鷓鴣善歌,其聲仿若天音。不過,港式粵語則對鷓鴣(即鵪鶉) 頗為奚落,喻作無知之人。所以港人稱受欺受騙作“俾人gum鷓鴣”。鵪鶉、鷓鴣、羊牯,都是受害者。
(三)陀地
(粵)嗱,要拆解呢件嘢都幾複雜?,因為係江湖術語嚟架。總之,就係指嗰啲「地方勢力」喇,佢哋撻朶,話自己係乜乜字頭,咁你知我講邊種人啦,冇乜必要就唔好惹佢哋喇。講番轉頭,依家好多本土人士都話自己係陀地,隻係想表示係正宗港人啫,唔係話「行老黑」。
(國)動物本性,據地自保防外,無可厚非。現在不是常說“本土主義”麽?在香港,陀地有兩種,一種是盤據某區某街甚至某類夜店的黑社會幫派,據說子夜十二時過後就由他們“喳fit”,即“話事”,也即是獨擁話語權及行動權,信不信由你。第二種則與三教九流無關,隻是以土生土長自豪自傲的香港人。
作者:紉秋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