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孟子》養生莫如寡欲

來源: 2022-12-04 07:39:19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1)飲食養生

現代人講養生已經窄化到“飲食養生”,例如最盛行的生酮飲食法。

其實,古人一直就講求養生,道理寬泛也很簡單,容易接受。

但我們畢竟是凡夫俗子,難以養性,年輕時恣意妄為,老了臨時抱佛腳,就在飲食上找長壽。

聖賢的語言曆來通俗易懂,不搞玄虛,養壽著重於一輩子的修養。

但是後人,包括帝王將相,為了追求長壽,甚至永生,去尋找仙草,煉金丹,其實都與老祖的教導大相徑庭。

以下就以兩則聖賢彭祖教誨舉例說明。

彭祖之所以被稱為祖,是因為他老人家高壽八百,可見他善養壽。

“養壽之道,在莫傷之而已。夫遠思強記傷人,憂鬱哀怨傷人,忿怒傷人,汲汲求償所願傷人

上麵提到“傷人”也就是傷身傷神的四條,要戒除。

壽由養而至,不知養壽者,飲食過度,好色過度,勞動過度,煩惱過度,貪求過度,享受過度,憂愁過度,過度皆由於不知足。知足者,不妄想,不妄求,不煩惱,心神安定,所以長壽。

民間經常引用“上士異床,中士異被,服藥百顆,不如獨睡。”

2)養生要養心

金錢多少,隻是一種主觀的標準,同樣$100萬對不同的人意義不一樣。

但是,人的心情好不好絕對表明你幸福不幸福。

無子女的遺孀夏佛老太太手裏幾千萬,一輩子靠老頭掌管財務的她總擔心被人騙,有時候睡覺會突然驚醒,日子過得不安生。想資助娘家人,給多少合適,怎麽樣才能阻止人們貪戀她的錢財讓她很為難,盡管老頭生前安排好本錢捐給大學,可是老太太隻要一天活著,就得靠幾百萬利息生活,她哪裏花那麽多的錢。

李老頭的兒子在美國留學成家,不願意回國。老伴過世,兒子讓他來美同住,他不願意。一輩子攢了些錢,買了很多古玩,工藝品,房子本身很值錢。兒子勸他,既然孤獨,又不想來美國,你就請保姆,或者找老伴,我們一分錢不要你的,自己過得好就行。老李頭說,找個保姆太花錢,找個老伴怕自己歸西把錢財卷走。兒子反複說,我們不要你的錢,你全花光最好。他左思右想,最後還是把房子賣了,錢存銀行做遺產給兒子,一輩子的古董市場上賤賣了,聯係一家養老院,靠養老金住進去夠了。一步三回頭,戀戀不舍,孑然一身去了養老院。最荒唐的是,他的人生感悟:“世上什麽東西都不屬於自己,隻有身體健康才是自己的。”

東北王老頭妻子早年過世,自己把兒子培養出國,得了博士,找到工作,辦妥移民,生兒育女。接他來美國養老,說是住不慣,非回東北老家,堅決不找老伴,怕是奪他房產,隻要給兒子聯係,就讓兒子回國,反複說,是我培養的你,你得孝順我,回國發展。就像中魔一樣,他每天在街上轉悠,給兒子找工作。一天,身穿貂皮大衣的富人王老頭凍死在路邊水溝裏。

咱們看李老頭,聽起來是疼兒子,給孩子留財產,其實他以那樣的悲壯走向養老院,實際上是極端自私的表現。如果心胸夠開擴,找一個老伴,事先說好,養我老,送我終,以後房子歸你,所有現金資產都是你的。會怎樣?肯定比他現在的這種不得已,等死好多了。可以說,他人心已死,所謂健康身體就是一付失卻自我靈魂的僵屍。

再看王老頭,那就是一個討債鬼,極無趣的人,所作所為無疑是在道德綁架。

有錢的人有他的煩惱,沒錢的人也有他的困擾。

天天說錢財生不帶來死不帶走,怎麽一到自己麵對的時候就犯胡塗呢?

退休規劃,一定要把自己放在第一位,怎麽樣能使自己體麵地生活,怎樣體麵地離世,你開心,孩子肯定也開心,你建康,孩子也放心。

老人整日裏心事重重,雖然能吃能喝沒有疾病,那還是不健康。所以,老人一定要厘清健康的定義,那就是身心健康。

根本之根本,是把自己當作人。

3)養心莫如寡欲

孟子曰:養心莫善於寡欲,其為人也寡欲,雖有不存焉者,寡矣;其為人也多欲,雖有存焉者,寡矣。《孟子.盡心下》白話:“修養心性的方法沒有比減少物欲更好的。某人清心寡欲,縱然不排除早死,可能性也不會太大;某人欲望強烈,縱然不排除長壽,可能性也會極低。”

最好的養生不是吃什麽高級營養品,靈丹妙藥,因為曆代皇帝都替我們實踐過,至少目前證明是無用的。那麽,依據現代醫學看,我們已經普遍大大超越帝王將相的醫療保養水平。

對於普通人來說,養心才是正道,然而古人說,養心不如寡欲。人有七情六欲。

七情:喜、怒、哀、懼、愛、惡(wu)、欲。

六欲:佛教指色欲、形貌欲、威儀姿態欲、言語音聲欲、細滑欲、人想欲六種欲望,泛指人的各種欲望。

何為欲?簡單說,努力卻沒有實現從而感覺遺憾的某種願望。

舉一個例子,我想在股市上賺到$100萬,以實現財務自由,安心養老。可是目前的股市每日大起大落,總趨勢下滑,與目標漸行漸遠,每天扒著電腦看股市,結果是失望加失望。心裏舒服嗎?肯定難過,失望,氣餒,自責,遺憾,壓抑等各種不良情緒堵在胸口,壓在心頭。

我們說,養生不如養心。現在的心如此難受,哪裏還有好心情,這叫壞心情。還有高興的心情吃營養品嗎?沒有了,吃什麽都無味。這就叫養生不如養心。心平淡了,開朗了,就沒有病了。然而要做到心平氣和,根本在於寡欲。

如果,不那麽渴望很快實現$100萬目標,潛心研究過長期投資原理,而且把日常用度規劃好,管它市場翻天覆地,我自胸有成竹,有飯吃,有覺睡,心就會平靜,就不會天天扒著電腦看,看得滿腹心思。

願望自己老了有個好身體,於是買保健品,吃飯特講究。結果,體檢出現一點狀況,便大驚失色,內心不安煩躁。這也是欲!

人年齡越大,身體功能衰敗,不可能完好無損地一覺沒有醒過來地過世,這是所有修行者追求的最高境界。我們是凡人,普通人,就得有普通人的思維。身體好,健康固然好,可是一味追求無底的長壽,健康幾乎就是不太可能實現的願望。而這種願望達不到,帶來的隻能是煩惱。

這就是所說的養心莫若寡欲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