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朗讀者》的一點感想

來源: 2022-10-30 11:06:47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看《朗讀者》的一點感想
 
 
     
。。。當15歲的少年和中年女子發生性關係之後,回到學校,老師在課堂上講:守密,在西方文學中往往是很重要的思想。。於是,時而固執,時而高尚。。。決定不要揭密。。。這聲音,從課堂上,轉入走廊,走向廣場。。。走進西方人的生活、社會---從少年開始。。。

雖然看來導演安排得很不經意,可是,我卻當作是整部影片的精髓。

為了尊重女主角寧願受嚴懲都不願暴露文盲的隱私,讀律師的男孩(舊情人)明知可以為她的文盲作證,減輕罪罰,他也隻是向教授吐出苦衷,而教授,也深明“守密”的意義----是固執的,痛苦的,卻是高尚的---雖然,有的人對這種“高尚”不以為然--可是,它依然存在著,即使在今天。

少年為了自己、為了她的守密--好象眉頭皺了一輩子,家庭、婚姻、子女都受到了影響,誤會,猜疑,--可是,他的牙關始終緊閉著---直到女主角去世。。。

就象傳記電影《情迷六月天》一樣,女作者一直等到丈夫、情人去世之後,才發表了自己和美國作家亨利米勒的浪漫史記小說。

中國近代文人,雖然學了不少西方的現代派,可是,對“守密”---西方文學中很主要的思想,好象興趣都不大。對於“揭密”的光大和發揚---絕對是“東風壓倒西風”吧?

胡蘭成飽讀史書,深明“禮、義、廉、恥”--可是,寫仍然在世的分手的、同居的、再嫁的女性---迫不及待,自己在日本投降前獻媚的作品和行為卻“守密”的很。

後來者李敖更是文采風流,直率無比,為某某拍了裸照,某某作愛前的習慣。。。她們可是個個依然健在的女性呀。。。

當然,也可能國人讀者的“揭密”習慣思維(也算是一種探索精神吧)和市場需要---延安整風開始、共和之後的“共產主義”教育---那裏還有尊重隱私的教育呢?隻要扛上以下任何一麵大旗:國家、民族、抗日、解放、統一、革命、反右、反帝。。。揭發、告密、大義滅親---都可以得到公開的嘉獎、表揚、入黨、高升、出國。。。

“時而固執,時而高尚”---高尚,在大大小小,連綿不斷的公開和隱蔽的“揭發、告密”運動中,已經消失的幾乎無影無無蹤了。。。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