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注意審題。我在文中專門給出了這個條件:“假設我們用這款核酸試劑測試一百萬人,其中五萬人是病毒攜帶者。” 其實,
這是一個經典的流行病學的例子,是對群體檢測準確性的大樣本評估。
我在文中指出:”比如說,現在有一款核酸試劑的假陽性率和假陰性率都是5%,準確性相當不錯了。假設我們用這款核酸試劑測試一百萬人,其中五萬人是病毒攜帶者。那麽問題來了,根據所列的這些條件,如果有一個人被測出了陽性,他是病毒攜帶者的可能性是多大?“
很多人不相信根據這樣的條件,會得到50%的假陽性結果。有一些人就如同楊兄所說,會直覺這個結果不對頭,他們的依據是,如果是這樣,那麽群體檢測還有什麽意義?
其實這個問題要這樣看,群體檢測有沒有意義,是要建立在試劑的高精確性和群體的高發病率上的。舉個簡單的例子,如果現在核酸檢測試劑的假陽性率和假陰性率都是0.1%,算是非常精確的試劑了吧?比起前麵一位網友所提到的0.5%的假陽性率還要低。而另一方麵,如果全社會的實際病毒攜帶者的比率隻有0.01%,那麽,在成都這樣規模的城市進行全城全員核酸檢測(假設一天一千萬人員的檢測規模),那麽,每天我們都會檢測出一萬左右的陽性;而實際的病毒攜帶者呢,其實隻有一千左右。也就是說,絕大多數的檢測陽性者都是假陽性。
我覺得共產黨並不是不懂這個道理,它是希望所有的老百姓都不懂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