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在蘇州的古鎮和古街

八月中下旬,匆匆回國一趟,逗留時間很短,但走過不少城市。每個地方停留的時間很短,唯有在蘇州呆的時間相對地比其他地方略長,又是故地重遊,所以在這裏把這段行程整理記錄一下,跟大家分享。
我們從浙江的嘉興轉道前往江蘇的蘇州,第一次見識了嘉興令人賞心悅目的滿城綠色,可惜有能在那裏停留下來,到各處轉轉。遠處那座嘉興聖母顯靈堂舊址,據說其規模曾經是“中國第一,遠東第三”的天主教堂。要是花上幾十分鍾走近看看就好了。

離開嘉興後,很快就進入到江蘇境內。比較認真地看的第一個地方,是一座千年古鎮——震澤。這裏原本是我們很熟悉的地方,但距離上次來已經過去近30年了。所以,走到哪裏都覺得到了一個新地方,即使是過去到過的地方也快認不出來了。像這條街道,完全不記得過去是什麽模樣了。


這裏這些年恢複重建了許多古建築,街道店鋪也修舊如舊,力圖打造成為以旅遊觀光業為龍頭的江南古鎮。

古鎮的地標是這座慈雲塔。它是一座六麵五層磚身木簷樓閣式寶塔,高38.44米,坐落於慈雲禪寺內,距今已有1700多年。

慈雲禪寺和慈雲塔緊鄰荻塘河,河上有座禹跡橋,立於清康熙五十四年,是為紀念大禹而建。震澤一帶曾為瀉湖淺灣,自古有大禹在此治水的傳說,震澤地名即由此而來。


禹跡橋為拱形單孔石橋,與古寺、寶塔相映成趣。

禹跡橋所跨越的這灣水麵是荻塘河較寬闊的一段。


慈雲寺塔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進入慈雲禪寺參觀。

寺內占地廣闊,亭台樓閣一應俱全。

高大巍峨的慈雲寺塔是呈磚身木簷樓閣式的寶塔。

寶塔街,是慈雲禪寺所在的古街道。沿街商鋪、餐館、茶室、藝苑、畫廊鱗次櫛比,裝潢富有江南古建築風格和藝術品味。




來到以前熟門熟路的一條以太座家族一位親眷的姓氏命名的百年老巷,這地方倒是一點兒也沒變。

古街頗具規模,但卻顯得空空蕩蕩,沿街商家大多生意清淡,門可羅雀,但願隻是因為天氣太熱,人們都不願意出門吧。

晚上,住到這家賓館。入住時,在電梯間跟一位年輕的工作人員聊天,他告知,這家酒店隸屬於政府部門,所以不參與酒店的星級評定,但按軟硬件水平來看大致相對於四星級。



這裏環境優雅清靜,從窗戶舉目遠望,視野開闊,綠意盎然,令人賞心悅目。

家人親戚又一起吃飯。


早餐自助餐很豐盛。

按照親戚們的建議,我們幾個前往近幾年爆紅的平江路古文化街等處打卡。

摩肩接踵,來往穿梭的遊人,很多年輕人打扮成古代或民國仕女模樣,以小橋流水人家為背景拍照。




蘇州被稱為“東方威尼斯”,河道縱橫,水網密布。小船載著遊客穿行於水巷。



這些打扮成古代或民國仕女模樣的年輕人,像是古代的人穿越到了今天。



相對於平江路的火爆熱鬧,過去的商業購物中心觀前街卻變得格外落寞清寂。但願隻是因為天氣太熱,消費者都在家裏避暑了。

始建於西晉鹹寧二年(公元276年)的玄妙觀,已有超過一千七百多年悠久的曆史,觀前街的名稱即來源於這座道觀,玄妙觀三清殿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文革期間,大殿曾經變身為“收租院”泥塑展覽館。我們讀書時,又變成一家新華書店。如今,門前展示有這樣一座銅雕。

采芝齋,是一家老字號茶食糖果店,創建於清同治年間(1870年)。

黃天源,是老字號糕團店,比采芝齋曆史更悠久,始創於清道光元年(1821年),超過兩百年了都。

花街

這片大江南的土地,曾經是我們過去常來常往的地方,感覺既親切,又有幾分陌生。以前讀書時,平江路一帶也是時常走過的地方,隻是沒有現在這麽熱鬧。走出古城,滿眼所見都是綠油油的農田,泛著清波的河湖,如今幾乎都被連成片的樓房所取代。仿佛彈指之間,幾十年不知不覺就過去了,令人慨歎光陰荏苒,歲月流逝。
謝謝讀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