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約版麵的原因,我把第一段到第四段移到了跟帖,隻留下文圖並用的五和六在主帖,希望能夠稍微簡潔一些。)
一. 正兒八經的序言
二. 直接切入正題
三. 找出"問題的關鍵,關鍵的問題"
四. 解決問題的獨家絕招:圍巾,hood,頭發遮,上手擋
五. 明明有所作為,依然差強人意的情形。
這組照片是其它方麵綜合過關卻仍被或差點被一票否決的例子,太過份的已在第一時間被我拿掉甚至刪除,否則會有更生動更有說服力的佐證。
幾年前曾總結分享過個人的小白拍攝心得,洋洋灑灑,一點兩點三點很多點。說法不是很嚴謹甚至有欠專業,但每一條都是我行之有效的親身體會和總結。其中事半功倍最最有效一直到現在對我都很實用的一條,就是“背景偏暗前景偏亮”,也就是說,拍照時毛豆背對著偏暗的環境,麵向更光亮的一麵。
但疫情過後這兩年,這個原本管用的單純妙招變得越來越不夠用了,不講道理沒有邏輯的現象越來越多。
1. 不時會有朋友告訴我說,你自己不說,別人根本就留意不到那些斑斑點點。但就像對白發的態度一樣,完全不在乎真正放下了才會真正的輕鬆自在灑脫。但凡你還在乎,隻要你還在乎,那有意識地對付它或者下意識地閃避它,才是我們最省心省事省力的選擇。

2. 光線不夠(?)造成的滿臉糊塗斑點,尤其是嘴角周圍。

3. 這張是我偏愛的,即使滿臉點點。

4. 清晰度不夠(?)帶來的莫名斑點和色塊。絕大多數秒刪或一票否決都落在這一檔,真的是滿臉斑斑塊塊,無中生有的芝麻點和莫名糊。在我看來,對白發,對斑點,對皺紋,在意不在意都無可厚非,就像對美顏的不同態度一樣。美顏與否醫美與否,在我眼裏更多屬於個人的喜好自由和風險承擔。以前曾多次和頑固美顏派的家人朋友說過,對美顏咱沒意見,但我自己一輩子不會美顏,至到現在還是這樣的認為和堅持。原因很簡單,咱千辛萬苦費盡周折好不容易達成的清晰度,一鍵美顏下去就給降等了,弄沒了,換你你能甘心嗎?去年回國照顧媽媽期間,發現弟媳和同學突然不約而同告別美顏,直到今天。兩個人尤其是同學的攝影技藝突飛猛進,很有攝影天分的一個人,以前全被美顏給埋沒了。

5. 這張是全篇最最不能解釋的,腮幫子也痛了,清晰度光亮度貌似也可以,還是拍出活靈活現滿臉滿身的誇大其詞無中生有。是沒捂嚴的側臉斑點四處流竄而成?還是白色的窗花反射?貌似草坪裏的草也有這種反射斑點的絕技。

6. 這張雖有瑕疵卻是我非常喜歡的。我本身的下巴比我本人條理分明,照片上這樣像泥巴捏出的誇張的一坨(不是說這種下巴不好,隻是完全不像我自己的下巴而已),在我目前的經驗和認知裏,唯一能怪罪的好像隻有清晰度。

六. 小白理論與歲月實際相結合,方法得當拍出滿心歡喜。
這組照片除了特別注明的幾張之外,其餘都是斑點表達日益“嚴峻”之後的新拍。實踐證明,疫情結束後這兩年,隨著歲月的加添手機的退化(?),曾經單獨使用就很夠力的招數現在已經不夠用了,需要足夠的清晰度和光亮度從旁幫襯。
7. 可能因為自己本身更趨普通中庸,我對自己和禦用的期望和訴求,從來都不是花容月貌完美無瑕的奢望,而是盡可能的客觀真實,不太過美化,更不要太過醜化。

8. 和圖7一樣,這張照片也是我喜歡的表達呈現。

9. 這張照片臉側斑點有表達,但又沒有誇張和蔓延,與上麵一組(第五組)的圖片相比,能否合情合理地推出光線足夠清晰度足夠的重要性?
10. 這張照片臉側的斑點奇怪的連成深色一片,但又沒有影響到正臉,看上去像極了前期人為的修容,或者後期刻意的P圖。實際上拍出來就是這樣說不清道不明的樣子,沒有任何前期或後期的塗抹,是全帖少有的沒遮沒攔的素顏之一。

11. Hood。

12. 圍巾。

13. 簡單粗暴高效有力的腮幫子痛。(2022)

14.

15. 頭發遮掩 + 低清晰度。(2022)

16. 頭發遮掩 + 高清晰度。
17. 拍照時簡單粗暴切掉源頭直接把臉側斑點截留在鏡頭外,也是相當給力的訣竅之一。

18. “很多的瑕疵都可以借由高清閃避”,可惜領悟得晚了點。(2022)

19. Hood + 足夠清晰度。

20. 雙邊腮幫子痛 + 足夠清晰度。

21. 清晰度輕鬆熬過雨天的昏暗,去年秋天陪大病初愈單薄瘦弱的媽媽第一次出門的照片是我非常喜歡中意的。

22. 最後是9/21那個周末新出爐的“光彩照人”。那天在店裏吃完早飯準備離開前建議自拍合影,本來以為是主題清晰背景模糊的肖像Portrait檔設置,實際點的是Photo檔,還無意中碰到了live鍵,意外錄下這段滑稽場麵。毛豆本來是在認真擺pose,為“腮幫子痛”瞬間小臉一圈突發狂喜。現在看來,最該得瑟的並不是瞬間瘦臉,而是不無瑕疵客觀真實略帶美化(而不是醜化)的正臉表達。
最後是這次得出的小白結論和成果。
1. 每個人問題不同,解決問題的有效方式不同,體驗和收獲也不同。
2. 對於攝影小白,很多的瑕疵和不足可以借由清晰度的提高有效閃避。很多年前壇裏有類似的觀點表述,可惜當時缺乏共鳴,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
3. 對我個人的選片原則而言,太過美化醜化都在第一淘汰之列,最好是真實客觀的美好呈現。如果一定要在適當的美化和友善的醜化之間做選擇,我選前者。
就像之前關於糖尿病,鍛煉健身的體會分享一樣,今天的總結分享同樣不是理論,某些部分更像是謬論。另外我也很討厭自己把原本靈動美好的事情寫得如此機械刻板boring的本事,但這樣來之不易偶一為之的整理過程對我頗有助益,每次都是。非常的開心,謝謝微風,謝謝大家閱讀到此,周末快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