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起來,拍家人朋友的時間與冒出水麵兼職毛豆的時間都已經不算太短,之所以仍然自稱小白,不是因為浸淫時間的短長,而是自己在理論和技術層麵上的點到為止霧裏看花,缺乏必要的理論支撐和深度鑽研,有時候貌似明白卻又不是真的明白。
和意外瘦身帖一樣,我比較膽怯寫這一類的經驗之談,生怕造成不必要的誤導。但人在旅途和意外瘦身二帖收到太多的鼓勵和支持,感動之餘也受到鼓舞。
~~已經回國的紹興姐妹超級喜歡旅途短褲係列,生平收獲的第一個“颯”來自於她。
~~因為健康原因被迫放棄原有著裝習慣的女友對旅途短打扮讚不絕口,不掩羨慕。
~~更多的姐妹誇美誇狀態,我願意相信不全是出於客氣客套。:)
~~aklei美眉有去有回觀點明確的陳述:蘋果或可比橘子更好。
~~好幾位朋友誇獎兒子新一代的“到此一遊”。
~~包括我弟弟在內的更多朋友盛讚遊客小姑娘為我們拍下的夕陽美照......
但bronzegoat班長對我自拍行為和“成就”的誇讚並兩次公開邀稿,在我這裏是著數的,也付諸了行動,於是有了這篇文字,並挑選了有一定圖解能力的圖片做配。對我自己是一個難得的小結,更多的,是分享,回饋,和感恩。也真誠歡迎初中高各階朋友理論和技術層麵的支撐,補充,指正,與探討。文中圖片一半曾經分享過,一半是落選片,有這樣那樣的瑕疵是完全可能的,一些“做”得過頭的地方連我自己都覺得有點難為情。:)
和每日散步的目標步數設定一樣,我在自拍上的精神勝利法也是足夠阿Q的:隻要“畫麵整潔色彩飽滿人物清晰層次分明”,在我這裏就算大功告捷,日常的鍛煉隨拍就不致落到難以為繼的地步。整個過程我都抱持寬容樂觀堅韌的態度,以發展的眼光看自己,看自己的“作品”,否則的話,很容易半途而廢,很難堅持得下去。至於更多的想法,來日方長。
廢話不多說,下麵是換新手機後自拍期間的一些體會,大致分六個方麵來講,訴求隻有一個:色彩飽滿層次分明人物清晰畫麵整潔。道理上我可能說不太明白,我按我的理解和想象,盡力而為。
一. 背對黑暗麵向光明。
對拍攝小白而言,少出廢片的第一點也是最關鍵的一點,就是模特要麵向亮度高一點的一麵,背對光線相對暗一點的一麵,這樣出來的照片效果比較有保證:色彩健康飽滿不容易晦暗淩亂,層次拉得比較開,人物也就會相應清晰生動一點。
1.

2.側麵亮也還可以,但效果遠沒有上麵一條那麽明顯。同樣是對小白而言。

3. 如果背景亮過前景,膚質和畫質多而不少都會受到影響,臉好像幾天沒洗過一樣,甚至可能滿臉滿身的麻子點點,當然這也是對拍攝小白而言。我的一位朋友就在我眼跟前當場破解過這一世紀難題:背景亮前景暗,出來的效果照樣倍兒棒。這個不在今天的分享範圍之內,因為超出了我的當前水準。

4. 前景暗背景亮時,我經曆過的比較好的挽救措施是,將頭轉向相對有亮光的一側。

5.

二. 漏光的問題。
這個問題我不時會遇到,漏光是我想當然取的名字。
6. 左上角漏進來的光令整個畫麵模糊不清層次不明。那天從沙灘回家後就忙著準備六月旅行的零零碎碎,這些廢片得以保存下來,要不都沒有反麵教材可以示範。

7. 這張也有漏光,但輕微得多。拍照時快速瞄一眼屏幕可以有效閃避漏光現象。

8. 裁剪一下就是一張基本正常的照片。

9. 頭頂漏光。和上麵散漫型的漏光不同,這種類型的漏光更近更強更aggressive,用得巧了可以拍出很特別的效果,自拍的話就很難拿捏好分寸尺度,漏得利害點可以連人的輪廓都看不清。

10. 頭部將太陽遮得嚴嚴實實,畫麵瞬間恢複正常。這兩組照片都是設置的photo自拍,如果是portrait自拍的話就隻有一式兩張一模一樣的照片,一張正常,一張“主體清晰背景模糊”。portrait自拍可以省去選片的麻煩和糾結。

三. 主體清晰背景模糊。
流壇這些年,我的攝影訴求好像一直都沒怎麽變過,簡而言之就是“主體清晰背景模糊”。好像背景一模糊畫麵無端端就浪漫起來了似的,我知道這隻是我的朦朧執念。
11. 我是絕對意義的右撇子,左手單手基本做不了什麽,手握式自拍隻能靠右手。

12.

13. 大概齊選了四張,做帖時發現其中三張都是汗流浹背的after。:)

14. 這張和下一張可以對比著看,重點在背景虛化與不虛化的差別。

15. 背景虛化不再,效果好像就是更直白木呆一點?還是我自己心理作祟?

四. 仰拍。
環境比較雜亂或不太好拍的時候,放低鏡頭仰拍是出路之一。有時候很美的環境也能拍出紛亂嘈雜的感覺,這個潛質和天賦我是有的。
16. 這張是飲食調整一個多月之後的七月初。

17,

五. 認識自己。
在意不在意擅長不擅長承認不承認的,我們日常的穿著衣飾發型,無一不在對我們自身的形象進行著修飾,隻是各人的風格喜好不同而已。 每個人臉上的歲月痕跡不同,所在的部位也各有差異,各人在乎的程度也參差不一。我個人的顯性表達是魚尾紋和臉側斑點,如果當天的穿戴光線環境協同作用之下能夠有基本如實的表達,我不介意皺紋斑點的清晰入鏡,稍稍過一點也是ok通融的。
18.

19.

20. 碰到天時地利人品好的時候,冰涼手機的偶發慈悲還是挺“溫柔暖人”的,斑點皺紋幾乎看不見。

21. 這張就有點誇張太過但還是在能夠接受的範圍之內不致被一鍵刪除。對於斑點皺紋,是放任自流還是遮蓋掩飾完全看當時當刻毛豆的心情。可能掩飾它卻並不害怕它,這是我的基本態度。清晰入鏡的斑點皺紋我是接受的,但我不願意在錯誤的光線和角度下醜化著拍。怎麽醜就怎麽來,那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真實自然客觀,也不是我的風格。

22. 平常時候利用最多的美化遮掩神器是頭發和發型,勝在方便自然隨意。

23. 拍照時直接上手更簡單有效些,另外墨鏡也是得力助手。

六. 配飾。
24. 這張照片缺了杜鵑的顏色,整體效果會大打折扣。並不是單純抹掉花朵其餘一成不變完全一樣的成像效果,而是手機從開始測光到最後成像會有完全不同的“算法”和過程,影響色彩效果,人像表達,以致整體的效果。說實話我都不知道自己在說什麽,但這是我目前階段的最高認知和最佳表述。

25. 有時候和環境明顯不搭,很麻雜很不起眼的一身搭配,由於旁邊的人或物在色彩上的彼此烘托,畫麵回瞬間變得色彩飽滿光線亮麗。這件白襯衫和環境還是搭的,但紅花黃車明顯增加了畫麵色彩和人物的層次感與立體感。

26. 對我們這樣五官偏扁平的亞裔來說,立體感和層次感是難能可貴,可遇不可求的。用一位攝影行家朋友的話來說就是,所有能夠幫助增加層次感的小心思小動作都不要被輕看,翻譯成小白語言就是,對偏扁平一族的我們來說,層次感得之不易,且拍且珍惜。當然我的理解和解讀也有可能有誤。

27. 那天拍照當時怎麽都沒有想到,這張照片徐徐拉開的是餘音嫋嫋綿延數月與新冠纏鬥博弈的序幕。回頭看去,當時的神情裏已經能夠讀出茫然的警惕,隱隱的擔心,以及“來吧,我等著”的認命和篤定。

28. 高一腳低一腳繞了一大圈,終於拐回原點,卻已不是完全相同的那個點。Thank God,也謝謝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