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斑竹們組織十二月活動,主題付主題都是我喜歡的。
帖子第一部分是直奔主題的青蔥歲月老照片;第二部分是疫情期間的日常隨拍和作業主題拍,新發和再發的都有;第三部分是圍繞付主題節日party裝而做的嶄新嚐試。
一. 年少青蔥歲月
從小到大,穿衣打扮包括後來的購物習慣都被認作太男生。非常矛盾的是,認為我每一個階段都非常女生的也大有人在,說不定還稍微多些。很有意思。
1. 童年照片保留下來的不多,這個憨憨的小妞已經在不同時間不同活動中貼過好幾次了。那種莫名其妙的鏡頭恐懼應該是從嬰兒時候一路帶過來的吧。

2. 這次把媽媽加上。

3. 小姐妹倆。

4. 年少時候被鄰居Lu阿姨用橡皮筋誆哄著剪下的狗啃式劉海, 照片記錄的是左對齊右對齊最後給剪得幾乎invisible的一次。成年以後,額上再沒有過劉海的蹤跡。

5. 人生第一張身份證。遲到的“baby fat”正式粉墨登場, 從此如影隨形,之後更跨州過海一路跟到了美國。

6. 顏色麻麻雜雜的人字呢大衣。

7. 準新娘。相對平時老氣木訥中性穿著,這是比較少見的例外,禦用很得意這張照片。

二. 三十多年彈指一揮間
這個部分從去年新手機入手,一路下來貫穿今年整個的疫期,照片最多也最平淡日常,屬於可看可跳過的一組。
除濃妝以及第一次分享的照片保留了彩色原片外,其餘一律是我喜歡的黑白,權當年底時候好好個兒犒勞一下自己。太過嘈雜的背景或路人我給切了。
8. 習慣和喜歡的日常淡妝。

9. 偶爾的濃妝。

10. 新手機“主題清晰背景模糊 ”的功能讓人著實興奮了好幾天。

11. 右手握手機時典型的自拍pose。

12. 溝壑縱橫斑斑點點的有。關於歲月的痕跡 ,煞有介事認認真真愁過煩過恐慌過的階段,是在40+即將跨入50行列的那個微妙當口。先生恰當及時的一句話透著智慧也帶著灑脫:“大街市上誰會湊得那麽近地仔細瞅別人嘛?”是啊是啊,三五步之外瞅都瞅不清楚的存在,到底要急個啥愁個啥呢?我們能做的不就是好好愛惜自己?從此釋然。

13. 一出爐就像精心或拙劣PS過的也有。
 
14. 眉間紋完全不顯的有。

15. 顯但基本屬實的有。

16. 誇張太過的也有,恨不能滿脖子都是條條線線。

原諒大頭照多了點,下麵是天氣涼下來後的幾組搭配嚐試,特別辣眼睛的除外,其餘都放這裏了,歡迎建議指點表揚。
17. 同一件毛衣分別和圍巾外套配搭。
 
18. 和黑配綠,黑配紫一樣,黑配黃我也蠻喜歡的。
 
19. 毛衣外麵搭襯衫,這對我是全新的。
 
20. 紫紅毛衣外罩紫紅襯衣,因為雙色圍巾的幫襯變得不再那麽晦澀。
 
21. 左邊看整體,右邊看細節--我好像一直都有這個毛病,無法把整體和細節有機地融合在同一張照片裏,壇裏好些姐妹也有指出過這個問題。還是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
 
22. 圍巾 vs 馬甲。
 
23. 左邊是2016作業擺拍,右邊是上月日常抓拍,pose神同步。
 
24. 原來城市的一位姐妹非常喜歡這一張,再貼一次。

25. 北方天空下。

26. 南方暖秋裏。

三. 節日party裝
無論節日party還是別的什麽比較特別的場合,我大都會提前認真地準備,但事到臨頭往往都是放棄一切努力和掙紮一頭往最低要求靠的那個,所謂擦著dress code低邊打轉轉的那一類。驚豔突出談不上,自在舒服的同時不因過分闖關而格格不入,就已經心滿意足了。
27. 別人穿成這樣。
28. 我穿成這樣。

29. 或者這樣。

藉著十二月作業,終於好好地彌補了一下。人這一輩子,有些遺憾,彌補與否都挺好的。真的彌補了,還是挺開心的。謝謝班長們組織十二月活動,主題和付主題我都挺喜歡的。:)
30. 有點扭捏,但畢竟跨出了第一步。

31. 實際的顏色更亮一些,照片有點霧。

32. 還是更喜歡黑白。

33. 另一種風格的黑白。

34. 摸著石頭過河,第一次嚐試低機位側逆光拍片。

35. 另一種色調,另一種裁剪。

36. 時間關係,藍色帽子搭配得多些也拍得多些,太陽當頂時候, 偷懶加上不太方便,裙子沒換成,隻簡單替上黑色帽子意思了兩張。大太陽下黑色無端端的泛白,無心戀戰,趁機收工打道回府。
 
最後一組感覺像cosplay一樣,很過癮。隻是這次太拘束了點,收收拾拾把作業先交了,若有再拍的機會一定嚐試著動態地拍。
謝謝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