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談購物
最近一年追蹤了幾個國外的網紅。她們都很實在,雖然介紹的是奢侈品,總會包括一些比較容易入手的替代品。畢竟人家是這方麵的專家,身型啊,搭配啊自有一套心得。我們不論在網上或到店裏看都是花多眼亂,而且如果是貴的沒買過的東西自然想參考過來人的意見:
- 配件(首飾,包,皮帶,鞋,圍巾,大衣)更值得買貴的 – 因為一個配件可以搭配不同服飾。好的配件可以畫龍點睛,提升整體層次。經典的款式和顏色(黑色,米色)易襯,又用得久
- 有些款式真是用了才知道喜歡不喜歡,適合不適合 – 所以最好先買個便宜的試試
- 中價商品往往是最值的 – 質量有保證,又不會過度消費在品牌上,比如Coach
- 大牌商品真的是賣牌子,讓別人知道你買得起 – 基本大家是一邊吐槽一邊照買。比如香奈兒 的質量越來越差啦,價錢漲得離譜啦。包括愛馬仕最搶手的鉑金和凱莉包, 非常不實用:一個隻能手拿或挎在手肘,一個開關非常麻煩。不論中外,香奈兒仍是大家最愛的奢侈品牌。畢竟能負擔得起愛馬仕的不多。愛馬仕(高),香奈兒(中)和路易威登(低)都有一個特點:隻在自己店裏賣,完全掌控價格(基本不減價,隻會漲)。所以大家的追捧經久不衰
- 服飾 (除大衣外)可以買便宜的 – 比如 Zara, H& M。Zara的衣服緊跟潮流,特別會複製大牌款式。隻是有時潮過頭,不易穿。H&M的基本款很好,隻是有時有點土。兩個牌子都偶有驚喜,料子舒服,款式新穎,價錢又好
- 隻買適合自己(身型,生活方式)和自己喜歡的類型 – 不要過於被別人的喜好影響
- 記錄自己買的東西 – 不光是為了平衡預算,也避免重複買同一類型或顏色
- 寫下自己想買的東西和平時的價錢 – 給自己考慮的時間 (避免衝動購物)。減價時目標明確
- 量入為出,不眼紅別人買得多,買得貴 – 有些是店家送給她們的。再說人家是以此謀生的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