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伊藤美誠的技術特點說起

來源: 2020-01-15 12:34:38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從伊藤美誠的技術特點說起
國際乒聯自2000年開始一再修改的乒乓球大小已徹底改變了比賽的過程。乒乓球從38毫米改到40毫米再改到40+毫米,比賽用球越來越大,也越來越重,結果是球的旋轉能力大大下降,球的飄忽性降低,球速越來越慢,回合越來越多,最終乒乓球越打越象網球。於是日本隊將擊球的重點放在提高擊球的速度上,這也是為什麽伊藤美誠,石川加純,平野美宇,張本等現在的打球速度都普偏提高的原因。
伊藤美誠正手反膠,反手生膠,但主要靠反手比賽的選手。正反手擊球動作小而隱蔽,緊湊而快捷,沒有多餘的動作。她的殺手鐧——彈擊式反手擊球從慢鏡頭來看,自胸前直線推出,到擊球前的瞬間使用腕力一氣嗬成,擊球動作距離短,發力集中而突然,打法類似於拳擊中的直拳。這種打法在中國乒乓隊卻無人使用,根本原因是中國的訓練體係正反手訓練基本以弧圈球為主。弧圈球飛行路線長,球速慢,更像拳擊中的勾拳,但落點穩定,不易出界。丁寧,陳夢,朱雨玲,陳幸同,王曼昱都是這種打法。生膠的特點是不吃旋轉,且球速比反膠快,略有下沉作用。在小球時代,球體輕,旋轉力強,弧圈球作用相當有效。但乒乓大球時代的到來,已徹底改變比賽的性質。生膠不吃轉的特點使其比較容易對付旋轉的發球,而且對付不出台的中台短球也非常有效,直接向前發力,不需要做過多的擰拉動作,就能發起第一板進攻。生膠回球下沉作用,也往往使對手回球下網。事實上日本隊從福原愛時代就開始出現這種彈擊式的反手擊球技術,隻不過當時福原愛反手擊球的力量和速度遠遠不及今天的伊藤美誠,不足以擊破張怡寧固若金湯的防守。但今天日本隊的兩大主力伊藤美誠和張本智和采用的這種反手技術已日臻完善,甚至中遠台都可以使用,並對中國隊造成的威脅開始顯現出來。基本上伊藤的技術特點是用旋轉的發球給對手製造麻煩,再用速度加角度擊倒對手。然而伊藤的弱點也是十分明顯,正反手技術不均衡。正手位和中間的攻擊能力較弱,進攻隻求速度,有時一味橫掃式擊球強攻,失誤率奇高!另一個莫名其妙的弱點是伊藤對付反手長球發球的能力差,孫穎莎和陳夢就是常常利用發伊藤反手長球的戰術得分,而且屢試不爽。
孫穎莎的正反手的弧圈球技術均衡,是目前世界上所有女選手中最好的。正手前衝弧圈球弧線低,速度快,前衝力強,基本功紮實,攻擊能力遠在伊藤之上。反手擊球能力也是能與伊藤反手抗衡的最好選手之一。孫的反手技術與伊藤非常不同,弧圈球擰拉反撕式的打法,靠的是手腕和下臂發力型選手,動作緊湊,爆發力強,堪稱完美!但是從最近幾場孫穎莎對伊藤美誠的比賽來看,莎莎除了世錦賽酣暢淋漓打敗伊藤的一場外,其他場次都打得相當膠著,孫雖然贏球,卻是異常艱難,勝負隻在毫厘之間。縱觀比賽的過程,除了戰術上不能充分利用自己的正手優勢,隻是一味地硬抗伊藤反手位之外,吃發球也成了短板。幾場比賽尤其是新加坡比賽打得相當散漫,似乎完全不在狀態。反觀伊藤場上比賽間隙,不停地跳躍熱身,鬥誌旺盛,保持高度緊張的比賽狀態,讓觀眾印象深刻!這樣的比賽結果也是劉國梁教練在全年總結對成績滿意,但對過程卻不滿意的原因。劉國梁教練在馬龍和樊振東在年終總決賽時讓孫穎莎特意坐在自己身邊觀戰一幕可見劉對孫穎莎寄予的厚望!
在不久前結束的地表12人決賽大戰中,孫穎莎2:4輸給了朱雨玲,暴露出來的問題基本還是老問題,發球方式單一,擊球落點單一,絕大部分比賽隻跟朱硬抗反手,比賽打到後來,過度使用的反手擰拉已不堪重負,多次壓不住來球,頻頻造成出界失誤。而正手倒成了苦苦追趕比分的配角!有觀眾甚至在場邊大喊“皮緊點”!可以說孫穎莎最大的對手不是別人,而是自己。戰術和意誌上的過硬,永遠是一流選手必備的特質。
中國隊員多年的訓練強調基本功和穩定性訓練,千錘百煉,一個球一個點打上百上千次,把每個點打成定式,有時也打成了八股。小胖樊振東以前的打法變化較少,多是與對手硬抗式的對攻,今年七月馬來西亞賽後,加強了多點,擺短,劈長及台內球,斜角與直線相結合的進攻,如今已徹底脫胎換骨,終成大器,成為國乒男隊新一代的領軍人物,名副其實的世界乒壇第一人!
小球時代強調前三板的攻擊力,但現在伊藤,張本,林昀儒從第一板就開始發起進攻,帶來的衝擊力相當大。台北小將林昀儒去年馬來西亞公開賽一鳴驚人擊敗馬龍,樊振東拿下冠軍,其近台反手擰拉和正手大角攻球頗具特色,不作多拍對攻,力圖盡快致對手於被動和失分。但林昀儒上下肢力量差,移動中擊球能力弱,失誤相當嚴重,問題就出在他那雙細腿上,這個弱點並非一朝一夕就能改變,其後的多次比賽中一再輸給許昕,樊振東都說明這一先天不足的痼疾,很難想象一個上下肢都弱的選手能成為最頂級的乒乓球運動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