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書是我學習外語用的,絕大部分應該是我自己買的,1998年回國時帶回, 現在大部分書的紙已經變黃,不少頁如果折一下就會掉下來,所以要小心。書上的字大部分是我寫的:
俄語書,當時還跟蘇聯(當時叫蘇聯,不叫俄羅斯)好,上中學時學校外語沒有選項,就學了4年俄語。因為學俄語,還被同學(我校是男校)起了個外號,叫妮娜(大概是因為上課被老師提問,站起來滿臉通紅,像大蘋果(另一個外號)那樣害羞)。
這本書裏,有爸爸寫的字,也有我寫的字:
右上角是爸爸的字,右下角是我的字(非常難看的字,當時沒練字,teenage, 那是幸虧當時還有俄語課上沒學英語,要不然就用英語寫了,LOL):
這本是買的舊書:
像是在東單(還是東安市場裏的?)舊書店買的:
不像是我的字,可能是原主人的字:
五十年代出版社出版的書,1953年,繁體字,很可能是爸爸買的,家裏除了爸爸和我沒人知道俄語,書就成了我的:
背麵,2200元(我想大概是22分錢)!:
其中兩頁, 繁體字, 看看第44條,當時的句子,與文革期間迥然不同:
德語:
我用英語寫的鉛筆字(當時用一本影印的用英語寫的為化學家學德語的英語書學德語,1998年回國時見到了那本書,但沒帶回來):
法語:
法語(哈哈,沒有到此一覽的鉛筆字!):
法漢對照,小王子:
遺憾,沒留下當時的手跡:
學日語:
學日語, 書皮上我的手寫體,行書(因為媽媽寫的字好,所以學了一點兒書法(毛筆和鋼筆字)):
帶回來的書,書皮上的字,楷書,我知道跑題啦,罪該半死,千萬別罵:
其中兩頁(1973年版),看看第一條,日本人民, 有點滑稽,你覺得嗎?
文革的影響非常大,當時有北京造反派(大概是清華大學帶的頭)衝進英國駐華使館,當時有日本的“赤軍”。 我2003年在德國合作工作時,一名教授請我去他家吃飯,他拿出中國出的紅皮德語語錄,給我背出第一頁,槍杆子裏麵出政權。他說當時他們把教授從講台上趕了下來,看來德國青年也學了造反派的脾氣。
終於找到自己的手寫體,這次是用鋼筆寫的,不知為什麽,加在那兒,日文和中文,是不是什麽人讓改正此句?:
我的英語是文革時自學的,學的是文革中還能買到的大學課本(有許國璋著的),1998回國時沒有找到,因為我妹妹是學英語的,她成了我的競爭者,找不到也沒有發脾氣,有人用當然高興。那時看過一本淺綠皮的英語簡易讀物(像俄語簡易讀物一樣大小薄厚),叫青青的歲月,也找不到了。當時非常喜歡。寫的是兩個小孩相愛,後來一個小孩的朋友在鐵軌上走路,鞋卡在鐵軌上,拔不出了,讓火車撞死了,主人公長大,發明了一個東西,卻被別人剽竊了(細節可能有誤)。兩年前買到了這本書:
人不能不讀書,人不能沒有文化,這就是我為什麽在沒有課上的文化大革命中選擇了自學。每看完一本書,每從書裏學到一點東西,那種感覺是沒有什麽語言可以描繪出來的。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