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贈李主簿 施肩吾(780-861年)
官罷江南客恨遙,二年空被酒中消。不知暗數春遊處,偏憶揚州第幾橋。
寄維揚故人 張喬(生卒年不詳),懿宗(859-873年在位)鹹通(860年十一月—874年十一月)中年進士。
離別河邊綰柳條,千山萬水玉人遙。月明記得相尋處,城鎖東風十五橋。
施肩吾(780-861年)長於杜牧(803-852年)。張喬(...~859-884~年...)晚於杜牧。
由他們三人的詩可知,唐代揚州有橋不少於二十四座。宋人沈括考證揚州的橋名和地址,在《夢溪筆談 補筆》卷三《雜誌》中說:
“揚州在唐時最為富盛,舊城南北十五裏一百一十步,東西七裏三十步,可紀者有二十四橋。最西濁河茶園橋1,次東大明橋2,今大明寺前。入西水門有九曲橋3,今建隆寺前。次東正當帥牙南門,有下馬橋4,又東作坊橋5,橋東河轉向南,有洗馬橋6,次南橋7,見在今州城北門外。又南阿師橋8,周家橋9,今此處為城北門。小市橋10,今存。廣濟橋11,今存。新橋12,開明橋13,今存。顧家橋14,通泗橋15,今存。太平橋16,今存。利園橋17,出南水門有萬歲橋18,今存。青園橋19,自驛橋20北河流東出,有參佐橋21,今開元寺前。次東水門,今有新橋22?,非古跡也。東出有山光橋23。見在今山光寺前。又自衙門下馬橋直南有北三橋,中三橋,南三橋,號“九橋”,不通船,不在二十四橋之數,皆在今州城西門之外”。
“唐時......可記者有二十四橋”。但他隻找到二十三座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