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終話“結”】一下下,不參加活動~~
【網絡圖片】
古代,有書記載“契者,結也。上古純至,結繩執契”。在文字發明以前,人們通常就是采用結繩記事。
從上古時期的中國,到秘魯、印第安人都有這種習慣。即使到了近代,一些沒有文字的民族仍然在用結繩記事來傳遞消息。事大結大,事小結小。以結為契,結之為約。黑色代表死亡,白色代表和平,紅色代表戰爭,綠色是稻穀,黃色是金子。無色的結是指數目:單結為十、雙結為百、三個結為千。
可是到如今,“結”卻成了人們心中難解的一個字。如 “結”所釋,它表示用線繩綰成的疙瘩,因為不順不平,所以讓人心裏總感覺疙疙瘩瘩的不舒服。但就“結”字本身的構成來看,從糸從吉。糸,表示與線絲有關;吉,表示將兵器安放在兵器架上,不用,以減少戰爭,使人民沒有危難,此為吉。
其實,“結”也寄托著無數的希翼,是道不盡的纏綿,也是多愁善感之人的情感聚合。古人喜歡以結為喻。譬如,張先筆下的“天不老,情難絕。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它表達了情之堅貞與難絕,愛之纏綿與固結,同時也給人一種無法琢磨的神韻。
另外,古有“結草銜環”的傳說,表達感恩戴德,至死不忘的情誼。又有“結發”的風俗,即新婚夫婦,在飲交杯酒前各剪下一綹頭發,綰在一起表示同心。用這樣的相結,以喻恩愛情深,永無叛離。這樣的“結發夫妻”是飽經一世滄桑後的不離不棄,是一種委婉而又深入骨髓的情感。
但“結”同時又有一種“了斷”與“收束”的意思,即“結束”。“君淚盈,妾淚盈。羅帶同心結未成,江頭潮已平”,縱使一江恨水,綿延無期,一切都過去了,就意味著該將往事畫上一個完整終結的句號。因為它不僅是一個段落的總結與結束,也是另一段旅程的開始。
中國人從古至今都喜歡有意蘊的東西,寄情於物是古今中外之人改不掉的癮,所以“同心結”順理成章也成了人們恩愛情深的證物。可是誰又能想到,一旦愛易情逝,它承載了多少情義便在情斷時承載了多少悲傷……
年輕時,也曾好奇地和蜜友一起燈下盤結。幾十根的彩線穿來繞去,盤結挑壓,但總有那麽一兩根捋不順,就像是人生的脈絡一樣,所以心中難免有一絲悵然與失望。後來想明白了,不如不結,不結便也沒了鬱悶。
在冬天要來到的時候,用一根頭繩打下一個個的結,緬懷這一年。
數數這一年自己攢了多少個結? 幾個離去的朋友是幾個灰色的結,十個擠作一處的黑色結是一段忙碌的光陰,一百個散亂的白色結是所有平和的故事,紅色的結是自己和自己的戰爭,一個金色的結記錄了收獲;綠色的結是吃下的糧食和長出的智力。
唯有一個特殊的結,是一個纏綿的思念結,它結在繩子的最頂端。找到它,就可以找到自己今年的這根線索。
唉,又是一本流水的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