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和運氣
“叮、叮、叮”,電話的響聲將薑暉從沉思中喚醒,這次是他的手機。
“暉,房價還在漲!”這是薑暉的助手約翰打來的電話,這時候已經七點多了。
從 2004 年開始,美國的房市就一再熱火朝天地瘋狂上漲。房價一再被推新高。現在已經是 2006 年底了。
年初時,薑暉的妻子來自加州一個朋友的電話,讓他“猛然”發現,美國房市的泡沫,可能是個難得的賺錢機會。
薑暉妻子的一位好友在加州一家地產公司做經紀。幾年之前,她還在一家電腦公司工作。不知道什麽原因,讓她覺得,在公司當一個專業的技術白領,還不如當一個經紀人來得舒服。
那時候,加州的房地產是一天一個價。更為離譜的是,你即使給出的價碼高於對方的要價,你可能還是買不到你看中的那棟房子。也就是說,那時候的加州房市是一個典型的賣方市場,賣者決定一切。
加州的房市中的房子,頗有一點國內計劃經濟時代計劃物資的緊俏的味道。
相同的是,這裏的房子成為緊俏商品,供不應求。不同的是,由於房子這種商品的價格不是固定,而是隨市場的行情在波動,所以,你即使起早去排隊,可能也不一定能夠獲得一個好的價錢。這是因為,在你之後,可能還有購買者願意支付更高的價碼,將房子從你手中搶走。
這種現象,在國內的上海和北京等一線城市,在那個時候似乎也是那樣。
在美國,房市的這種狂熱還真的是少見,薑暉想。
既然是少見,自然就有少見的原因和道理。問題是,這種道理到底合理和理性到什麽程度?其中到底蘊含著什麽樣的商機?獲得這些問題的答案,就是薑暉下一步需要做的工作。
薑暉管理著一個對衝基金。發現投資和投機的機會,就是他的工作。
投資機會和人生機會一樣,小的機會時時有,大的機會是可遇而不可求。
對於人生的成功,不少人覺得那是自己的本事。君不見,國內經常能夠看到二十歲出頭的人,在大聲交流自己如何優秀和與眾不同的故事。在十多年之前,薑暉也是那麽認為的,而且一度還深信不疑。
隨著年歲的增長和見識的增加,更由於遇到的幸運事和不幸運事越來越多,遇到的人也越來越各種各樣,他越來越覺得,人生運氣比能力更重要。到此,他也越來越明白,為什麽成功的美國人,每一位都將自己的成功歸功於幸運,而不是自己的能耐。這和中國人的見識相差很大。
難道真的是,中國優秀的人就是與眾不同?人生的智慧就是能夠打敗運氣帶來的大勢變化?
在十多年前開始進入金融投資領域時,他就是懷抱這種心態做事做人的。
他來自國內的名牌大學。畢業於美國的一流學府,受到的是最好的教育和訓練。畢業之後,他又順利地進入了一家聲譽卓著的美國投資銀行工作。一切順風順水。那年頭,又是美國股市開始大發牛勁的開始。隨後多年的一路高升,使這些商學院畢業的少壯派很是風光了一陣,自己作為其中的一員,也大賺了好幾年。
他從分析員開始做起。兢兢業業,眼光敏銳,充滿智慧,是當時同事對他的普遍評價。最後,他以自己的業績,坐上了一個小基金的管理者的寶座。
再後來,他借助自己對中國經濟的理解,及時將投資重點轉移到以中國為中心的亞太地區。其後,他幾年如一日,帶給股東一次次非凡的業績。這種記錄,又讓他一時之間成為“名人”。
互聯網泡沫破滅之後,他開始反省自己過去的對與錯。
反省自己的過程中,他再一次認真研究了巴菲特和彼得·林奇的成功故事,也認真琢磨過對衝基金老大索羅斯的成功與失敗的案例。後來,他更深入地分析了長期資本管理公司破產的原因。
最後他得出的結論是:在這個世界上,聰明實際上並不是最重要的,至少對於一個人的長期成功來說是這樣。要想獲得與眾不同的傑出結果,你就得看出人們沒有看到的機會。也就是說,你抓住機會的能力和與這種能力相伴的好運氣,才是最重要的。
而在抓住機會的“能力”這點上,薑暉不太認為那是一種“能力”。他更相信那是一種運氣。正是因為那是一種運氣而不是一種能力,所以,你用心防範風險和運氣不佳帶來的損失,就顯得更加重要了。
而又正是這點,讓巴菲特能夠與眾不同。因為,巴菲特的成功,第一是他看重運氣的作用而不是自己的聰明。所以,在他看到泡沫時,或者在他感覺自己不能夠理解的時候,他就選擇退出和保守。
這種不自以為是的做法,才讓他一次次躲過了大虧損的悲慘處境。雖然在巨虧之前的那曇花一現的發財機會,也被他一次次放棄了。但是,為此而躲過的可能的壞運氣,卻讓他最終成為勝利者。
基於這種理念,薑暉在互聯網泡沫之後,就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自己的投資理念。不再那麽咄咄逼人了。妻子說,他說話的口氣已經不同於以前了,更多的時候,他比較能夠站在對方的立場來思考,設身處地,心平氣和。
“老公,你真的有點大將風度了”。
有一次,妻子這樣調侃地對他說。
由於這種心態,在股市開始發熱時,他也開始緊張和“心神不定”了。
這種心態和一般人真的非常不同。
對於一般的投資者來說,股市牛勁衝天是自己最開心的時候。
在股市一天一個新高的時候,你會看到,到處都是笑逐顏開的股民,和那些“大公無私”地向你推薦股票的業餘專家。
無論你在汽車上,還是在普通的餐館裏。人們談話的主題,大多數都是關於股市的。
“老張,按我說,還是把你那個小店關了得了。變換幾個現錢,到股市裏來,幾個月比你幾年的收獲還大。”
“老婆呀,將錢存在銀行還不如投資銀行股,人家專家都這麽說。過去你不信,現在信了吧。還是將那十來萬塊錢給我吧,我去股市玩一把,全部買中石油的新股,保證不出一個月,不僅兒子的大學費用就能夠得到解決,你我後半輩子也生活無憂了。”
在中國股市狂熱的 2007 年,類似這樣的話語,你可能經常會見怪不怪了。而且,如果最後那位離婚,孩子因為付不出學費上不成大學,甚至是鬧出人命,都不應該是會讓人奇怪的事情。
人們太自信了,哪能不出問題。
那時候,在美國,朋友和他聊天時,也幾乎每一次都離不開股票和股市。
更有趣的是,在那個時,每一位業餘投資專家的的預測還非常正確。
這實際上就是一個明顯的信號。薑暉告訴自己也告訴自己的手下,特別是那些分析員:如果你突然覺得自己很容易預測正確,很可能就是牛市的後期了。因為,在這個時候,隻有勇敢和正確,而沒有小心謹慎和錯誤,這本身就是問題所在。
很不幸,他的話很快就被證實是正確的。也很幸運,他因為自己的“運氣”和智慧,得以代表正確,躲過了互聯網泡沫破滅之後帶來的對科技股的毀滅性打擊。納斯達克指數從五千餘點一口氣下跌到千點附近的慘景,對於很多股民來說,不亞於大蕭條對於一般人帶來的打擊。
薑暉沒有騎上那匹狂奔的牛市戰馬,他在四千點之前就刀槍入庫,馬放南山了。他的資金基本上全部轉入了美國國債。他也沒有選擇做空美國股市,因為基於他的分析,在那個時候,牛市不言頂的規律,讓他無法搞明白,牛市到底會在什麽時候真正終結。沒有把握,或者把握比較小的投機事件,他不太想參與。同時,他也做不到像巴菲特那樣,持有一些自己終身喜愛的公司股票。
對他而言,你可以愛你的家人,也可以喜歡一家公司和它的管理者,甚至是“愛”上那個公司的管理層和管理文化。但是,你是不可以愛上任何一家公司的股票的。
你付出的是價格,獲得的是價值。
這是他每天都要重複的一句話。也是那些價值投資大師們,一再告誡投資者必須明白的核心要素。
對於這一點,在事後他更加明白了。想當初,雅虎可是互聯網領域的一匹快馬,在最瘋狂的時候,是沒有幾個人能夠想到,幾年之後,居然會有人有能力將雅虎打趴下的。即使是作為軟件領域巨無霸的微軟,也一度讓雅虎壓得喘不過氣來。
在雅虎最牛氣的 1998 年,一家叫做穀歌的小公司,還一度求雅虎將自己收編旗下,使穀歌這家名不見經傳的小公司有個好的生存機會。
在加州矽穀,可能每一天都有新的科技公司注冊成立。但是,最後真正能夠生存下來並且成為氣候的,確實是少之又少。
穀歌想在自己還指值幾個銅板的時候,實現點價值。這種理性選擇,也是很多小公司通常的做法。不少的大公司,包括思科、微軟等,就是靠收購這種類型的小公司發展壯大自己的。而且,有不少的小公司,它們存在的目的,就是在做到一定規模之後讓大公司來兼並自己。
那時候的雅虎是無法將穀歌這個小不點放在眼裏的。幾年之後,雅虎反過來求穀歌收購自己,給予自己繼續生存下去的機會。而這時候的穀歌卻沒有辦法感覺到收購雅虎的價值了。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這是國人喜歡說的一句話,用來描述人生的不確定性。而在科技領域,一年的時光比那人生的三十年還要長。
由於這種種原因和領悟,在投資上,薑暉想將自己變成一位“智力平平”的機器。任何一家公司,隻要是價值遠低於價格,他就拋棄價格,清倉股票,等待價格向價值的回歸。即使他再喜愛這家公司,他也會這麽做。
在股票市場,隻有情人,沒有妻子。
隻有暫時,沒有永遠。
終身持有,隻有巴菲特才能做到。作為普通的投資者,你沒有必要那麽執著,那樣做,對你實際上也沒有多少好處。這是薑暉給人不多的投資建議之一。
(原創,未經書麵許可不得轉載,作者保留所有權利,2009年12月)
請閱讀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