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張愛玲的小團圓,看了嗎,看了幾十頁,怎麽感覺看不懂的啦。人物場景混亂,名字蹊蹺。隻有從嘲諷世事的語氣能看出點張的味道來
卉櫻果:
我看了。
我的一個好友,張迷,買了小團圓,說是張愛玲的自傳,聲明不外借的。
我就去買了,25加幣哦,人民幣大約150元,國內多少呢?
這本書其實是張愛玲從小到與胡蘭成戀愛結束後的那段自傳。因為當時人還在,寫的時候1975~76年吧,胡蘭成還在台灣,所以書中人名全不是真的,不像她其他的散文。還有一個原因,她是把這段往事當作小說寫的。
你隻看了幾十頁,還沒到最精彩的地方,前幾十頁的人名其實在後麵不一樣出現,隻是為了顯示真實性,給每個無關緊要的人都起了個名字。可是張愛玲遠離華人環境多年,她的英文名翻譯成中文,也不套用華人的習慣,隻是信手按發音翻譯的,讀起來比較拗口。
建議你忽略書中香港那些同學老師的名字,但是對她提及的任何親戚名字一定要記住,我是拿著一張紙,列出表格和關係的。否則會越看越不知所雲。比如她姑姑終身不嫁,源是戀上了一個表侄。
雖然從香港讀書寫起,其間有回憶,總共好像三處大的回憶。
看完整本書,覺得張愛玲對胡蘭成是唯一的真愛,而且刻骨銘心,到了晚年又添加了幾分怨恨,終身回味難以忘卻。
就整版書來說,個人認為,張愛玲的中文表達水平比之前下降了很多。這一點,我和朋友(她是張迷)很不一致。她覺得這本書的文學水準還是高的。我覺得張愛玲去美國後嫁個老美,習慣於英文口頭以及書麵的表達,習慣於英文思維,因此小團圓中人稱代詞的用法讓人糊裏糊塗,看書的時候,要細看前後,推測出她在說誰。
如果我朋友張迷知道我這麽評論,真的要和我打口水仗了。
我還是堅持覺得這本書的寫作質量不是張的文學頂峰,而是她的下降拐點。要看的話,隻能了解一下一個異常聰明的人在感情上的傻,就這點而已。但是,她在表達與胡蘭成的那段情愛、性愛和失戀的用詞,還是超脫了世界上任何一本小說的寫法。另外,她在這篇小說中比較全麵地剖析了她母親的性格/生活以及母女之間的關係,這在張愛玲其他散文中雖然也有,但總有點遮掩。
比較令人感慨的幾處還有:她堅持要還母親的錢,她渴望做母親而不能做,在美國打胎的那段。
等你看完後,你就知道她此書名的來曆了。再討論就更有趣了。
點下我的畫廊~真有趣!
請閱讀更多我的博客文章>>>